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错题来源:第六单元 题目出处:课本练习题 相关知识:进位加法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用意: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扩展,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铺垫。 典型错题:

原题:35+7= 错解:35+7=32 原因分析:

原因1: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是理解的,但容易遗忘个位相加满十后的进“1”。这是受学生年龄特点影响,其注意力较不稳定、不够全面,容易忽视局部细节。

原因2: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算法的推导得出,对学生动手及通过动手来理解算理的指导不够,导致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比较模糊。 教学建议:

建议1: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对比练习。如:35+4= 和35+7=,让学生通过观察,区分两道题目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强化对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建议2:指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关键要说得出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通过纠错来重新理解算法。

同时,教给学生适当的检查方法,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独立纠正错误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最简单的检查习惯和能力。如35+7=32,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加一个数怎么会变小。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16

错题来源:第六单元 题目出处:课本练习 相关知识:退位减法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的不进位、进位加法。

教学用意: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扩展,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铺垫。 典型错题:

原题:36-9= 错解:36-9=37 原因分析:

原因1: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是理解的,但容易遗忘十位退1后需要在十位上减去“1”。这是受学生年龄特点影响,其注意力较不稳定、不够全面,容易忽视局部细节。

原因2: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算法的推导得出,对学生动手及通过动手来理解算理的指导不够,导致学生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比较模糊。 教学建议:

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情境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退位减法的意义。

建议2:重视学具的拼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退一换十”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重视直观学具拼摆,可以用小棒、数位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从而让体验到“退一换十”的计算方法。

17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六单元 题目出处:课本 相关知识:问题解决

教学简述:因为事先知道这是一题很容易出错的题目,没有经过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第二次教学时,在另一个班级就提醒学生注意所求的问题,没有经过谈论“原来的意”,思错误率就有所下降。)学生在头脑中积累起的加法模型比较单一,求合并,对减法模型的动态模型影响深刻如题中“飞走”。 典型错题:

原题:

错解1:18-7=11 (本错解错误率约53.2%) 错解2:17-7=10 (本错解错误率约31.9%) 原因分析

原因1:由强信息导致的思维负迁移

从学生的感知顺序看,学生首先注意到的是图,而不是文字,图中17架飞机是停在停机坪上,中间有一架是正好处于起飞状态,与文字中“飞走”相对应,正好与学生原有的动态减法模型中的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相符合。三者相加就成了学生头脑中的强信息。另外,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比较薄弱。当学生看到“飞走”这个词,就马上提取脑中的减法模型“原有多少架飞机?”这问题就被学生忽略不记了。其次对“原有”的不理解。

原因2:一年级求和的数量关系是“部分数+部分数=总数”。但不同的表述方式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课本中出现的题目都是静态化下的“部分数+部分数=总数”,且图中已经明确的呈现了两个要“合并”的部分量。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此题表述方式是减法的倒叙,也就是加法的逆向思维,即飞走了7架,还剩18架,原有几架。这种减法的倒叙对学生理解

18

有着一定的困难,而且飞走的7架没有呈现,换成了抽象的文字。这又增加了学生的困难。 教学建议

主要建议重视丰富“求和”的表述方式。

影响学生解决应用题客观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影响理解但不决定运算的情节性因素;一是决定运算的数量关系因素。一道应用问题的情节性因素,主要是指题材内容和叙述方式。学生对题目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对叙述方式的适应程度,是影响解题难易的原因之一。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减法的倒叙及加法的逆向思维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学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这种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要向学生呈现完整的两个部分量(飞走的,剩下的),这样教学应该在前期的加法中渗透。通过直观的动态演示或对静态图示的圈一圈,让学生在分析中理解“原来”在情景中的意思与“一共”相同。让这种表述方式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消除思维负迁移的重要方法。 第二,出现这种图文结合的倒叙方式。在教学这个题目时,先不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以避免进入错误的思维,因为有些学生进入错误思维后要拉回正确的比较难。)而是要让学生说一说,条件是什么?要算什么?在明确条件问题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1. 2.

女孩一共要折多少朵花? 原来有多少本书?

还剩30本

书 借走24本书 19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错题来源:第六单元 题目出处:期末试卷 相关知识:问题解决

教学简述:因为事先知道这是一题很容易出错的题目,没有经过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学生在头脑中积累起的加法模型比较单一,求合并,对减法模型的动态模型影响深刻。所以不太会逆向思维。 典型错题: 原题:

错解:40-8=32 原因分析:

原因1:学生对题目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对叙述方式的适应程度,是影响解题难易的原因之一。从访谈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这题的情境难以理解。特别是对“发给我们班同学,没人分一根还少8根”这句话理解不到位。 原因2:数量关系隐蔽。部分数与部分数在体重没有很明显的突出点,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要在分析整个题目才能看出。特别是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绳子的总是就是等于学生的总数。 教学建议:

建议1: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加相对隐蔽性情境的题目,已训练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材中出现的题目都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一看就非常明确,这就容易让学生陷入看字做题的思维怪圈。如看到一共就用加法,看到剩下就用减法。这种类化的解题方法是应用教学的天敌,它严重的消弱了学生的分

2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编

错题来源:第六单元题目出处:课本练习题相关知识:进位加法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教学用意: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扩展,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铺垫。典型错题:原题:35+7=错解:35+7=32原因分析:原因1:学生对两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sf2l2c9ai4qfr01784a35m4y31ezc0157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