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F?{xx是等腰三角形}
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1. 子集的定义: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
A?B(或B?A)
读作:A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B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 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 B
如:(1)中A?B
2. 集合相等定义:
如果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则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即若A?B且B?A,则A?B。 如(3)中的两集合E?F。 3. 真子集定义: 若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
A B(或B 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如:(1)和(2)中A B,C D; 4. 空集定义: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 ?0?; 0 ?; ? ???; ?0? ??? 思考2:课本P7 的思考题 5. 几个重要的结论:
(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4) 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 说明:
1. 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
2. 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 (二)例题讲解: 例1.填空:
- 6 -
(1). 2 N; {2} N; ? A; (2).已知集合A={x|x2-3x+2=0},B={1,2},C={x|x<8,x∈N},则
A B; A C; {2} C; 2 C
例2.(课本例3)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例3.若集合A?xx2?x?6?0,B??xmx?1?0?, B
?? A,求m的值。
11 (m=0或或-)
32
例4.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且A?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m?3)
(三)课堂练习:
课本P7练习1,2,3
- 7 -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enn图直观地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注意包含与属于符号的运用。 作业布置:
1. 习题1.1,第5题; 2. 预习集合的运算。 课后记:
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㈠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已知A={1,2,3},S={1,2,3,4,5},则A S;{x|x∈S且x?A}= 。 2.用适当符号填空:
0 {0}; 0 Φ; Φ {x|x2+1=0,x∈R}
{0} {x|x<3且x>5}; {x|x>6} {x|x<-2或x>5} ; {x|x>-3} {x>2} 二、新课教学
(一). 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
思考1.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
C??1,2,3,4,5,6?; (1)A?{1,3,5},B?{2,4,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
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6. 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union set)。记作:A∪B(读作:“A并B”),即 A?B??xx?,或Ax?B? 用Venn图表示:
这样,在问题(1)(2)中,集合A,B的并集是C,即 A?B= C
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 8 -
讨论:A∪B与集合A、B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A∪A= , A∪Ф= , A∪B B∪A
A∪B=A ? , A∪B=B? . 巩固练习(口答):
①.A={3,5,6,8},B={4,5,7,8},则A∪B= ;
②.设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B= ; ③.A={x|x>3},B={x|x<6},则A∪B= 。 7. 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B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记作A∩B(读“A交B”)即:
A∩B={x|x∈A,且x∈B}
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与B的交集)
常见的五种交集的情况:
B A A(B) A
B
讨论:A∩B与A、B、B
A B A B ∩A的关系?
A∩A= A∩Ф= A∩B B∩A
A∩B=A ? A∩B=B? 巩固练习(口答):
①.A={3,5,6,8},B={4,5,7,8},则A∩B= ;
②.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 ③.A={x|x>3},B={x|x<6},则A∩B= 。 (二)例题讲解: 例1.(课本例5)设集合A??x?1?x?2?,B??x1?x?3?,求A∪B.
变式:A={x|-5≤x≤8}
例2.(课本例7)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
- 9 -
例3.已知集合A?xx2?mx?m2?19?0,??B?yy2?5y?6?0
?? C?zz2?2z?8?0是否存在实数m,同时满足A?B??,A?C??? (m=-2)
(三)课堂练习:
课本P11练习1,2,3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引出交集、并集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enn图直观地把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要注意数轴在求交集和并集中的运用。 作业布置:
3. 习题1.1,第6,7; 4. 预习补集的概念。 课后记:
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㈡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了解全集、补集的意义,
(2)正确理解补集的概念,正确理解符号“CUA”的涵义; (3)会求已知全集的补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补集的有关运算及数轴的应用。 教学难点:补集的概念。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