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纲1794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075 经济效益审计
南京审计大学编(2019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5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绩效审计》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专业必考科目,是审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学科区别于会计学科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审计的主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审计的目的、职能、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财政财务审计的范畴。
本课程主要包括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践部分,前者主要解决绩效审计是什么,绩效审计审什么,绩效审计怎么审的基本理论问题,后者关注绩效审计的实施包括绩效审计的项目选择、准备,三种类型的绩效审计业务的实施以及绩效审计对合规的考虑等。
该课程的主要特征:一是课程将绩效审计定位为绩效信息鉴证、绩效水平评价和绩效差异分析,具有前瞻性。二是课程可以适用于审计机关开展的绩效审计,也可以适用于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绩效审计,具有普适性。
二、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考生能够:掌握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实施绩效审计工作提供知识储备;绩效审计是一种专家行为,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绩效思维,提高学生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审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和财务审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应用数学和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内部控制学和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公共经济和管理等课程。
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区别: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是审计人员的两大业务类型,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促进提高绩效,降低风险;而财务审计主要是查错防弊;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和协商性,财务审计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会计准则;绩效审计的取证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财务审计取证方法比较严格,因此两门课程在审计目的、取证、标准与审计评价方面差异很大。
2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包括绩效审计的基本概念框架和绩效审计三种业务; 难点主要包括绩效审计的两种定位等。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其绩效审计的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解释、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绩效管理及绩效审计的原理的内涵及外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有关具体审计业务,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相关案例背景,再现绩效审计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绩效管理基本框架及绩效审计定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以绩效管理作为切入点,引领绩效审计定位,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框架,明确绩效审计在绩效管理中的三种定位,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要求学生了解绩效管理的四个基本环节;掌握绩效审计在绩效管理中的三种定位。 二、课程内容 1.1绩效管理基本框架 1.1.1绩效计划 1.1.2绩效监测 1.1.3绩效评估 1.1.4绩效成果的应用
1.2 绩效审计在绩效管理中的定位
25
1.2.1绩效审计作为绩效监测的组成要素以鉴证绩效信息的真实性 1.2.2绩效审计作为一种评估特殊的评估机制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 识记:①绩效监测;②绩效评估.
领会:①绩效管理的含义;②绩效计划;③绩效预算;④绩效成果运用。 (二)绩效审计在绩效监测中的定位
识记:①绩效信息失真;②绩效信息真实性的鉴证要求;③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 简单应用:绩效信息鉴证的审计发现。
(三)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绩效评估机制以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识记:①绩效评估的两种目的;②绩效审计目的。
领会:①绩效审计作为绩效评估机制的特征;②绩效审计作为特殊评估机制的两种定位。 简单应用:绩效水平评价和绩效差异改进两种绩效审计的审计发现。 四、本章关键问题
绩效就是得到的结果,绩效管理就是组织为了得到希望的绩效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中包括绩效审计。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包括制定绩效计划、实行绩效监测、进行绩效评估并应用绩效成果这个环节。
绩效审计在绩效管理中有两种定位,一是作为绩效监测的组成要素以鉴证绩效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绩效评估机制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绩效审计作为绩效监测的组成要素,其本身并不生产绩效信息,只是对已经存在的绩效信息进行鉴证,以判断其真实性,这是绩效审计的基本定位,这种定位的绩效审计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报告业务,二是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
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绩效评估,这里的特殊是指绩效审计作为绩效评估机制,其本身具有一些其他绩效评估机制所不具备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使得由审计组织实施的绩效审计成为绩效评估的主要机制。
25
第二章 绩效审计基本框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包括绩效审计本质、目标、主体、客体在内的基本理论框架,初步了解绩效审计的基本程序,为后面学习绩效审计实务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够自觉地比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方法程序上的异同点,为将来参加工作准备一定的条件。
二、课程内容
2.1绩效审计需求、本质和目标 2.1.1绩效审计需求 2.1.2绩效审计本质 2.1.3绩效审计目标 2.2绩效审计客体、主体 2.2.1绩效审计客体 2.2.3绩效审计主体 2.3绩效审计内容和环境 2.3.1绩效审计内容 2.3.2绩效审计环境 2.4绩效审计模式
2.4.1绩效审计模式的分类 2.4.2四种常见绩效审计模式 2.5绩效审计基本步骤 2.5.1绩效审计的基本情形 2.5.2绩效审计的基本步骤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绩效审计需求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