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微卷)
语 文
考生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种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无比在答题卡上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铅笔字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开拓的都是 的空间说到 的空间
于实现空间,但又是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
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做一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的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调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别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合理,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时 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 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 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 奇异 。二是 是 的另一类空间 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 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 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星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 ,就同时具有这两中种不同的 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 人物的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 。
想象空间 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 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任何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实外在 的创造者的,而是 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 自由的, 它的创造者而言 真的 自传, 贾宝玉。贾宝玉在 ,是不自由的;而 在创作 的 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 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它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 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者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它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李野, 人也,户部郎春第八子。少不 ,弗肯帖帖碎诸兄,所过多我灭,诸兄 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闲之空空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 兄 ,伯 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 \因杂出经文日试之,汗漫千言,饿顷而就。伯兄大 ,持之而泣,以 户部 愕然曰:\凡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 立于梨洲先生,则置之峰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赦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年,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勤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 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奉,你翰林院基修官,学士欲揍其倒以 之,先生请以 ,不署衔,不受俸 ,沃载许之。诸基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 ,谓卷某页有某事,当 某事,当参校。 ,无爽 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是 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 ,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两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闺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尝有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最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因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 尝倦也。父友冯侍郎 仲诸子没入勤卫家,先生黩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 ,惟恐失之,于讲会中倦倦三致意焉, 人私溢曰贞文。
(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5.下列各组 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持之而泣,以告户都 C.
农人告余以春及 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D.
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篆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的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篆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已,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7.把 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然周日吾将试汝。\
(2)有运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人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空山妇消溪 , 。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说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 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____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4)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渔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竹杖芒 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8)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园,一一 (周邦彦《苏幕 》)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鸟尔苏拉对他说。 星期 ,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于木工 不用 可是鸟笼一做事 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乌尔答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 这个大哩。\ 有大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 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 妻子买的那种漂亮
这 根本不用养鸟,只要 就会叫起来:\说 ,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 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课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哩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影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吧。\
蒙铁尔 ,浑身毛茸茸的 ,从卧室的窗户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房走了出来。\彼贝!\他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 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