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练6 流域开发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2020·广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
支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
(1)说出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特征。
(2)概括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该变化对湿地产生的影响。 (3)对该湿地,有人建议排干围垦,有人建议保护性开发。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下降较小或略有下降);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直至为零,沼泽积水干涸。
(2)特征: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影响: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湿地被开垦为耕地的可能性增加。
(3)排干围垦:增加土地供给,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农业产量;扩大人类活动的空间。 或保护性开发: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如降解污染物、蓄水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湿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湿地还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湿地适当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2.(2019·重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 037千米,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千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天险”的成因。
(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地理背景。
答案 (1)乌江源头在云贵高原,注入四川盆地,地势落差大,水流快。流经地区多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复杂,河谷地形奇特。在局部河段河流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
(2)优点: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四川盆地);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需要。缺点:喀斯特地区,水库容易漏水;沿途地形崎岖,修建难度大。
解析 (1)读图,乌江源头在云贵高原,注入四川盆地,地势落差大,水流快,所以急流多。
流经地区多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复杂,河谷地形奇特。在局部河段河流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2)乌江位于湿润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属于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流经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蚀,形成漏斗,所以水库容易漏水;沿途地形崎岖,施工修建难度大。 3.(2019·泰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
材料二 辽河河口三角洲孕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里养殖业发达,盘锦辽河口海域滩涂上,鱼、虾等海产品的围海养殖面积达83 456亩。
(1)简述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分布面积广的自然原因。 (2)试分析该区域芦苇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3)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地工业去库存、去产能,造纸业有所萎缩,芦苇的价格走低,辽河三角洲出现了开垦湿地的现象。简析开垦湿地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4)请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1)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面积辽阔;水源充足,河堤沼泽地或浅水区域广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芦苇产量大,原料丰富;芦苇全身是宝,用途广;政策扶持。
(3)开垦湿地会使芦苇沼泽面积减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减弱(地表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