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标志
市县城关镇西街小学 鹏飞
主题来源
“生活中的标志”是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六年级下册的活动主题。
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精心设计且具有高度实用性的标志,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因此,在我们生活中 “标志”无处不在,时刻提醒着我们遵守规则。但这些标志,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往往熟视无睹,或者说视而不见,因此,常常出现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买小食品时,不注意包装上的质量安全标志,食用不合格食品,使身体受到伤害;有的孩子过马路时忽视了应遵守的行走标志而发生意外。可见,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安排这一主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了解标志的分类、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标志,让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能力目 标 活动内容 中的标志大主题:生活小主题 活动方案 具体实施 中期反馈 静态方式 动态方式 活动反思 收集处理信息 主题生成 实践体验 表达交流 认知与思维 自主息获取知识操作与问题解决 操作能力 交往与社会活动 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 重点难点
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互动、合作、探究、感悟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认识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会把标志进行分类处理,创造性地设计标志。
活动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与人协调合作的方法。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 确定主题 学习要求 提出问题,充分交流问题;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整理成研究的主题;对感兴趣主题的学生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指导要点 1.学生对“生命中的标志”的情景资料的分析,提出问题,充分交流问题。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形成可研究的主题。 3.尊重学生意愿和感兴趣主题,成立活动小组。 4.各小组针对自己的主题内容及当地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实施过程 学习要求 根据各小组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实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提高合作、交流、分析、探究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根据各小组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实验分析,调查询问等对各种标志的意义及理解进行认真分析。 2.要求学生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整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1)围绕活动主题收集有关资料(视频、图片、文档、手抄报等);(2)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发生的小故事;(3)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4)活动报告或小论文;(5)参与活动的感悟与体会等等。 3.如有外出活动,安排专人负责,协助组长保证学生安全,必要时制定安全公约。
第三阶段 展示交流 学习要求 各组学生结合本组研究内容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个人心得:学会自主选择切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展示汇报;通过展示交流能对自己和同学的实践活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从中感悟活动的收获。 指导要点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所负责的主题内容,把收集到的标志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档、录音、视频等进行筛选,归类整理,确保图片与描述内容一致。 2.根据本次的活动情况,指导学生按照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活动心得。 3.留给学生展示交流的准备时间,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援助以便汇报展示更加出彩。 4.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和特点以及本组成员的特长选择恰当的形式给予展示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客观评价。 5.各组通过制作板报、手抄报、社区宣传栏等形式进行义务宣传,提高周围人对生活中标志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