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阳宛城区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现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南阳宛城区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现状

作者:马爱全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9期

南阳市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 马爱全

玉米是粮食、饲料、化工、医药、能源多元用途作物,被誉为21世纪的“谷中之王”。目前,玉米已成为南阳市宛城区第一大作物。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超过0.33亿hm2,占粮食作物的第1位。饲料业、加工业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的迅速发展,决定了玉米需求将持续增长的基本格局。河南省夏玉米区位于我国黄金玉米带的中段,处于黄淮海夏玉米优势产区的“心脏”位置。作为河南省第2大作物,全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超过200万hm2,南阳市玉米种植面积在44.7万hm2左右。玉米在宛城区是仅次于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4万hm2左右,近年来受玉米需求及价格的影响,种植面积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发展玉米生产,加速玉米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提高玉米单产与总产水平,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宛城区玉米生产现状

(一)生产稳步发展,面积逐年上升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受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市场需求影响,宛城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5年宛城区玉米种植面积在1.67万hm2左右,2012年达到4万hm2。

(二)品种多,主导品种群突出

近几年来,随着种子经营市场的开放和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全区玉米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较多,常年种植的品种在20个以上,以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登海605、中科4号、鲁单981、蠡玉16、豫玉22、正大12等品种为主,在全区玉米生产的不同年份,共同组成主导品种群。

(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玉米产业化经营格局初具雏形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惠农政策的大力投入,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的推进,以及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宛城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应用取得进展,玉米种植在单产水平、总产水平和种植效益上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规模化种植已具雏型。

(四)专用玉米有所发展

饲料兼用型玉米、糯玉米、鲜食玉米,已在全区有些地方订单种植,专用玉米发展有了一定基础。

尽管宛城区玉米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一些地方农田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不强,对确保玉米高产稳产存在隐患。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混种混收现象普遍,商品玉米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四是技术棚架现象依然存在,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总体不高。五是生产成本较高,种植效益较低。

二、品种利用现状

(一)主导品种突出,优良品种的比例提高

丹玉13、农大108、豫玉22、鲁单981、正大12、中科4号、郑单958、浚单20、登海11、蠡玉16、安玉12、金海5号、登海605、先玉335等一批优质高产早熟抗倒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从稀植大穗型到耐密高产型种植的不同时期,以一个品种或几个品种当家,组成主导品种集团,成为全区的主栽品种。

(二)耐密高产型玉米品种面积稳步上升,品种布局和搭配得到优化

随着郑单958等一些耐密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在玉米生产上耐密高产型品种的种植密度逐步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原来以丹玉13为代表的2 800株/667m2,以豫玉22、鲁单981为代表的3 000株/667m2提高到现在的以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和3登海605为代表的4 000株/

667m2左右,占全区玉米种植面积的90%以上。稀植大穗、中密度中穗的品种种植面积将进一步下降。

(三)玉米新品种实验、展示、示范网络逐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随着我国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和种子市场化的良性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科研、生产、经营、区域经销代理乡级示范户多级联动,育、繁、展、推一体化的新品种试验、展示、示范、推广网络,为新品种大面积迅速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四)后备品种遗传基础狭窄

近年来,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步伐逐步加快,每年都有大量通过国审、省审的新品种产生,但苗头品种呈现2种趋势;

1、后续品种数目较多,但真正能集高产、稳产、适应性强于一身的突出品种较少。

2、类型趋同,近似品种较多。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其亲本大多主要集中在如M17、黄早四、478、丹340、E28等几个自交系及其改良系上,现在的玉米品种从血缘上大部分来自这几个自交系及其改良系,存在明显的遗传脆弱性,说明玉米育种缺乏种质创新,对将来玉米品种多样化、综合抗性、品质产量再上新台阶不利。

三、种植方式

宛城区玉米种植方式主要以小麦—玉米平播为主,小麦在5月底6月初收获,收获后立即播种玉米,玉米在9月底10月初收获,10月中旬种植小麦。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然灾害越发频繁

风、雨、旱、涝、高温和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害此起彼伏。玉米单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年份间不稳定,灾害多发造成玉米田间产量与遗传产量相差甚远。近年来,玉米生育期的主要自然灾害,一是涝害5年3遇。危害时段为玉米出苗期至拔节期,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二是阴雨害常年发生。玉米苗期雨水多,日照少,造成幼苗细弱,草害严重,玉米吐丝至成熟常遇阴雨和低温寡照,造成灌浆不充分。三是风害。玉米抽雄前后,每年至少1次台风影响,造成玉米区域性倒伏和锈病发生。

(二)缺苗断垄现象严重

分析玉米缺苗断垄的原因:

1、播种质量较差。铁茬机械播种面积逐年提高,在满地麦秸和较高麦茬情况下机播易出现漏播和播种过深或过浅现象。

2、苗期虫害越来越重。夏玉米和小麦常年连作,造成大田害虫食性改变,直接迁移到玉米田的虫害种类增加,危害时期提前,农民对苗期虫害预防意识差,发现时补救已晚。另外,秸秆还田和暖冬气候造成地下害虫数量增加。以上因素使得30%以上田块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苗,导致有效穗数降低。

(三)品种配套关键技术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最突出的问题是种植密度不合理,无论什么品种均是一个种植模式,宜密品种不密,宜稀品种不稀的现象普遍存在,整体密度向偏大方向发展。施肥方式不科学或施肥量不足,很多农户依然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与玉米养分需求规律矛盾,养分配比不合理,既造成肥料浪费,又造成前期旺长、后期早衰、籽粒败育、果穗秃尖等;部分地块氮肥不足,导致秃尖严重,产量降低。

(四)品种单一化、同质化严重

品种单一能够带来很大的风险,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易于病虫害的大流行,一旦某些病虫害大发生,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计。

五、建议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宛城区玉米生产上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要增加抗灾意识,坚持抗旱、抗涝两头抓,立足抗灾夺丰收,组织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在生产中的作用,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

(二)选用中早熟、中秆、中穗、抗病、抗倒、耐密、广适、高产、稳产优良新品种

根据宛城区实际偏重品种稳定性,首选早熟、中高秆、中大穗(以中穗为主)、抗病(尤其是抗茎腐病、小斑病、锈病)、抗倒(不同气候年间倒伏率在15%以下)、稳定性好、高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种植。

(三)搞好品种布局和合理搭配,种植抗病虫、抗倒品种是控制病虫害和防止倒伏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因地制宜,因种制宜,搞好不同抗性品种的合理搭配,避免种植品种单一化和种植模式密度单一化。推行高抗源品种群布局,淘汰发病较重的高干品种和倒伏严重的品种。

(四)重视玉米生产,搞好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1、抢时早播,提高品种质量。春争日夏争时,适时早播可增加积温,延长玉米的有效生长期,充分利用肥、水、光和热资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实现充分成熟和

南阳宛城区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现状

南阳宛城区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现状作者:马爱全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5年第9期南阳市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马爱全玉米是粮食、饲料、化工、医药、能源多元用途作物,被誉为21世纪的“谷中之王”。目前,玉米已成为南阳市宛城区第一大作物。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超过0.33亿hm2,占粮食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rgfp17kzs4m0xd0pw4b4c2db011w500ma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