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山东理工大学农学概论复习题完整整理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农学: 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要求。(p1) 2、冻害:是指作物在0度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3、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p77)

4、品种: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有个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在特征特性上不同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地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能符合生产发展和消费者的需要。(p165)

5、作物病害:作物病害是指当作物受到致命因素(生物或非生物)的干扰时,干扰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了其正常生理和生化功能忍耐的范围,使正常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p199)

6、复种: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p142) 7、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p143) 8、良种繁育:良种繁殖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的、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p176) 9、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

10、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p11)

11、生态平衡: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p14)

12、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农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统一体,具体讲就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生物群落与其它生态环境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p16)

13、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物共生和物质再生等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优化模式。(p24)

14、作物: 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p44) 15、生长: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产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张来完成的。作物的生长包括营养体生长和生殖体生长。(p58)

16、发育: 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p58)

17、作物生育期: 在作物生产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称为作物的全生育期,即作物的一生。(p59) 18、作物生长的极性: 作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都有明显的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这种现象叫做极性。(p61)

19、农业生产上的种子: 是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p62)

20、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土地面积的比值。(p67)

21、种子净度:种子净度是指样品去掉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的好种子的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率。(p194) 22、顶端优势:作物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p74)

23、生物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总量,一般不包括根。(p74)

24、经济产量:经济产量是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p74)

25、经济系数:经济系数(收获系数)是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系数等于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之比。(p74)

26、作物的品质:作物品质是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p83)

27、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能量的总称。(p92) 28、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p101)

29、积温: 积温是指作物某一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p103) 30、混作: (混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p149)

31、套作: (套种、串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转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p149) 32、轮作: 指在同一田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不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作物组合的种植方式。(p157)

33、种子加工: 种子加工是指从收获到播种前对种子所采取的各种处理,包括种子干燥、种子清选、种子包衣、种子包装等一系列工序。(p183) 34、复种指数:同7

35、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包括对温度、水分、光、土壤质地和营养以及对地势、地形的适应性。(p133-p137)

36、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37、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38、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39、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40、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41、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42、库: 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43、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44、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45、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46化指标:反映了经济产品的化学成分,是根据作物产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47养品质:主要取决与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48用品质:是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特征。

49艺品质: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征。

50工品质:是指不明显影响产品质量,但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征。

51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52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

53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54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 55壤萎蔫系数:土壤有效谁的下限。 56物需水量:作物旺盛生长的田间蒸散量。

57腾系数:是指作物形成一个单位重量的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重量。

58水临界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水分的不足或过多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59茬口:是作物在轮作换茬中给予后茬作物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0茬口特性:是指作物生产的茬口安排中不同前后作的反应特点。

61寒潮:是指北方大范围的冷气团聚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62、霜冻:在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气层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引起植物遭受冻害。

63、冷害:在食物生长季节,当温度下降到低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学最低温度,而高于0℃时,植物生理活动受到阻碍,严重时也可能使植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

64、连阴雨天气:是指3-5天以上的降雨,或降水期间内,间有阴天或短暂晴天的天气。 二、填空

1、在作物栽培学中,通常江大田作物分为3部分9个类别: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及绿肥作物。

2、按照作物的感温特性分类:可将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按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作物。

3、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作物分布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和社会需求因素等有关。

4、世界三大栽培作物:小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谷类作物;水稻是世界第二大栽培谷物;玉米是世界第三大谷物作物。

5、双枝叶植物的花组成:双枝叶植物的花多为典型花,由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五部分组成。

6、植物的果实分类:如果按照果皮的性质来划分,分为干果和肉果。肉果分为浆果、核果和梨果;干果分为裂果类和闭果类。

7、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生态因子:其中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等。其中人为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最大。

8、按照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不同分类:将作物分为喜水耐涝作物、喜湿润性作物、中间型、耐寒怕涝型和耐旱耐涝型作物。

9、作物产量组成: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部分。

10、叶面积指数会随生长时间发生变化,作物出苗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叶面积指数增大,在群体繁茂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部分叶片的老化变黄或脱落,叶面积指数减小。 11、影响作物品种形成的因素:包括作物遗传因素、环境生态因子、作物栽培技术和作物病虫害,其中环境生态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大气污染;作物栽培技术包括播种

质量、施肥、灌溉、收获。

12、叶面积指数会随生长时间发生变化,作物出苗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叶面积指数增大 ,在群体繁茂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部分叶片的老化变黄或脱落,叶面积指数 减小 。 13、作物的呼吸作用根据是否需要O2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4、作物病害后表现的病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15、强对流天气使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产物,是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变化剧烈、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包括龙卷风、冰雹、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现象。

16、霜冻按照成因:分为三种类型,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混合霜冻,受霜冻后的作物可以通过浇水、施肥、中耕培土等方法及时抢救,使作物尽快恢复生长。 17、种子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人工机械干燥和干燥剂干燥。 18、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

19、禾谷类作物的叶片,根据其生长先后和着生部位,大致可以分为下、中、上三层,一般认为,下层(叶片) 其光合产物供给根系、分蘖、幼叶等营养器官生长为主;中层(叶片)供给茎秆、穗的生长;上层(叶片)供给结实器官。

20、CO2(二氧化碳)是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其浓度的高低是影响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三、简答题

1、茎枝的功能有哪些?(p66-p67)

(1)茎枝有支撑叶、穗或果实生长的作用。

(2)茎枝是连接根、叶、花或果实的运输通道,起着转移水分、养分的输导系统的作用。 (3)绿色幼嫩茎、枝 同时具有合成有机养料的作用。 (4)茎枝是临时储存养料的器官。 (5)沼泽作物的茎、枝有通气功能。 (6)茎可作为繁殖器官。

2、叶的功能?(p67)

(1)进行光合作用,是作物体内合成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

(2)是作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对于降低叶温、吸收运输养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3)具有直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溶液的功能。 3、种子包衣技术的意义何在?(p186-p187)

(1)确保苗全、苗齐、苗壮(2)省种省药,降低生产成本 (3)利于保护环境(4)利于种子市场管理

4、我国作物生产面临的挑战有哪些?(p5-p7) (1)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 (2)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

(3)作物生产的生态环境恶化依然严重

(4)全球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加大

(5)作物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不强 (6)科技进步对作物生产的贡献还不高

5、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标志有哪些?(p15) (1)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2)营养结构完整

(3)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

6、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有哪些?(p15-p16) (1)物种改变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2)环境因子改变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3)信息系统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

7、农田生物组成中主要包括什么?(p17-p18) (1)生物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环境

8、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24)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无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经济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9、我国作物生产的出路是什么?(p7) (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10、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关系?(p58)

生长和发育二者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1)首先,生长和发育是统一的。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停止生长的细胞不能完成发育,没有足够大小的营养体不能正常繁殖后代。

(2)其次,生长和发育又是相互矛盾的。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生长快而发育慢。第二,生长受到抑制时,发育却加速进行。

因此,要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必须根据生产需求,调节、控制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强度。

11、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主要有哪些?(p136)

长日照作物:大麦、油菜、豌豆、甜菜、萝卜、苜蓿、洋葱、菠菜等 短日照作物:水稻、棉花、玉米、甘薯、大豆、烟草等

12、作物生长的“S”曲线的含义?(p60)

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后期又减缓,直至生长完全停止,形成“慢-快-慢”的规律。 13、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p62)

(1)胚的后熟(2)硬实(种子透性不良)(3)发芽抑制物质 1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p62-p63) (1)水分(2)温度(3)氧气(4)光照

15、影响作物根系生长的条件?(p64)

(1)土壤阻力(2)土壤水分(3)土壤养分(4)土壤氧气(5)土壤温度 16、根系的功能:(p65)

(1)不同层次根系,从不同觉度深入土中,对作物生产有支撑作用 (2)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并输送到作物各生长器官

(3)合成物质

(4)作物地上部分收割之后根系残留在土壤中,腐烂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5)有些作物的根系有大量贮存养分的作用 (6)根可作为繁殖器官

17、我国播种面积较多的糖料作物有哪些?

甘蔗、甜菜

18、影响种子安全储藏的因素有哪些?(p188-p190) (1)种子的寿命(2)贮藏的环境因素(3种子的内在因素) 19、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p84-p85)

山东理工大学农学概论复习题完整整理版

农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狭义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要求。(p1)2、冻害:是指作物在0度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3、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p77)4、品种: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rf2o23s4h8mqar1rud16ehs64cxfu0123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