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将等质量、形态不同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
酸反应
B.一定压强下,氧气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等质量形状不同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的大理石反应的时间短,故正确;
B、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该图象应该是一条下降的曲线,故错误;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与稀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度要快一些(图象更陡一些),同质量的镁要比铁生成的氢气要多,故最终镁的曲线应该在铁的上面,故正确; D、由于硫酸稀释时酸性会不断减弱,故其pH会不断增大,但不管怎样稀释溶液也不会呈中性,即溶液的pH只能永远的接近7但不会达到7,故正确。 故选B。
7.用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b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 ③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④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⑤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⑥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相同 A.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符合题意;
②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压强增大越明显,故a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不符合题意;
③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④镁与盐酸反应放热,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符合题意; ⑤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故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不符合题意;
⑥如盐酸过量,镁条的质量相等,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符合题意。 正确的是:①③④⑥;故选C。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水
B.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C.在装有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锌、铁
D.向装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燃烧杯中逐渐加水,随着水的加入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变小,pH可以无限的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故A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B、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稀硫酸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C、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开始相同的时间内锌产生的气体比铁多,
Zn~H2?652 ,
Fe~H2?562根据比例式可知,向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锌、铁,最终铁产生的氢气多,故C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D.向装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在锌和硝酸银反应的过程中硝酸铜的质量是不变的,故D图象不能正确反映
其对应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①常温下向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②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③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
④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a使用催化剂,b未使用催化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万唯】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成果检测卷(一)《逆袭卷》 【答案】C 【解析】 【详解】
常温下向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7,NaOH先与HCl反应,pH逐渐增大,当HCl完全反应后(pH=7),氢氧化钠再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MgCl2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pH增大,接近氢氧化钠溶液的pH,①正确;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从零开始,②错误;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4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Zn + CuSO4=ZnSO4+ Cu,每65份质量的Zn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Cu,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Zn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③正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④正确; ①③④正确,故选C。
10.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酸和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2知该反应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故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图2中d点pH小于7,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加热蒸干过程中HCl挥发掉,所得固体只有氯化钠,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c点pH=7,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过程是盐酸过量,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图2判断出反应滴加顺序,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根据pH的变化判断反应过程,中和反应放热。
11.现有一定质量的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NaCl溶液均为中性)?则X可能是( )
A.水 【答案】C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CaCO3固体
【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撷秀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