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继承与超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继承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德国古典哲学中又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在本学期对马克思早年哲学著作的学习中我发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思想存在着一个转变的过程,我认为研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继承和超越,对于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著作的理解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当前关于费尔巴哈化和非费尔巴哈阶段的争论的认识。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继承和超越。既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到“唯物主义历史观这”几个方面的超越。

一、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费尔巴哈在对宗教进行批判时指出,宗教神学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指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但是费尔巴哈把人的理解成抽象的,马克思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费尔巴哈对人和人的本质的理解只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去进行考察和理解,他指出人的本质只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但是这个统一只是建立在“自我”和“你”的区别的实在性上面,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仅仅看作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他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孤立的人,抽象的人。而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是从实践出发的。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所说的人是处在社会中相互联系的人,并且进一步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指出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脱离了社会实践,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前首先确立了自己研究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也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来观察历史,并强调指出内在联系的三个方面即现实的人,他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的统一,并提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指出现实的人和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现实的人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创造历史活动的,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二、 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

异化这一概念是在欧洲哲学史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源自拉丁文,它有外化、转让、疏远、受异己力量支配、统治的意思。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首先使用了这一概念,经由黑格尔那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概念。黑格尔用异化概念维系其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由绝对精神开始,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发展自己,但是精神在对象性的物质存在中感到不自

由,因此他必须再扬弃这种异化,复归于绝对精神。而在费尔巴哈那里力图从唯物主义观点阐述异化,认为认识世界研究哲学和批判宗教的出发点应是感性的自然界和人,特别是人本身。他认为不是精神、上帝对象化、异化出了自然界和人,相反,上帝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无非是人所创造的异化对象。并提出宗教是人的本质异化观点来批判当时的黑格尔哲学,宗教神学是人本质的异化的观点。主体按照自己的形象、集合了人类所有的优秀品格创造了宗教和上帝,但结果是人反而成了上帝的奴隶并向他顶礼膜拜。费尔巴哈用“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这一观点对宗教神学进行批判,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费尔巴哈的异化观有一定的不足。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只是自然属性的人,缺乏社会实践的内容因而费尔巴哈并没有能真正说明人为什么必然会把自己本质异化为上帝,也找不到解决宗教异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异化现象的正确道路,费尔巴哈批判宗教却又想建立他所谓的爱的宗教,想用爱作为解决一切异化问题的药方,因此人们称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为“抽象的人的本质异化”。马克思提出异化概念中借用了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在这句话里就复述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论点,但是又进一步从分析国民经济学提供的事实和规律、揭示国民经济学的内在矛盾提出了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是私有财产产生的根源,“私有财产的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并提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

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点主要是提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观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提出主要是。

三、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到\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就指出“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也就是说费尔巴哈仅仅从直观的角度去研究自然和人,而不是从实践的角度去研究自然和人,同时马克思又在提纲中把直观唯物主义定义为“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是直观性,因而把它们称为“”直观的唯物主义“”、并认为这种直观的唯物主义必然会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批评“他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费尔巴哈设定的是,一般人,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也就是说费尔巴哈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感性世界,仅仅把感性世界理解为人直观的对象,仅仅把人理解为对感性世界具有感觉能力的直观者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也就是说费尔巴哈的感性客体是一种对象性存在而不是对象性活动,他只是把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只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忽视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他是从直观的角度来考

察、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的直观唯物主主义。因此他找不到正确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相反,沉湎于爱的说教,这就背离了唯物主义的原则,重新陷入了唯心主义。因此,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就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超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他对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清算过程中,也是其唯物史观建构的过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现象的分析,得出了私有制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要想消除异化就要消灭私有制。同时马克思追求的人,扬弃人的异化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在马克思 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继承中,实践的观点贯穿着始终,马克思从实践、批判的观点出发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德国古典哲学中又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在本学期对马克思早年哲学著作的学习中我发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思想存在着一个转变的过程,我认为研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继承和超越,对于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著作的理解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当前关于费尔巴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raz65by6b0h1lk029v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