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述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是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乡村—城市大规模移民原因的理论。
他认为,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尽管城市中失业现象已十分严重,准备流向城市的人们还是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托达罗模型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预期收入差异主要是由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组成。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他认为,在这一时期,迁移者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与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成正比,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
其政策含义:
(1)应尽量减轻城乡就就业机会不均等的现象;
(2)传统的减少城市失业的政策,不仅会造成价格扭曲,而且可能会导致更高水平的城市失业,而且还会因“诱发迁移”而造成更低水平的农业产出;
(3)不加区别地发展教育事业会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动和失业; (4)应适当控制工资补贴与政府直接雇用人员的数量;
(5)应当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鼓励农业农村的综合开发,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制定一体化的农村发展规划缓解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比刘—费—拉模型更贴近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它纠正了他们只注重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人口的盲目流动不仅加剧了城市已有的失业现象,还会造成其他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并提出了诸如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城乡发展失衡,重视农村发展,从根本上转变人们流向城市的愿望,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措施。
托达罗指出的上述政策措施,对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破解二元结构难题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农业资源短缺,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既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又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引导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减缓城市就业压力。
第五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是( C )
A.卢卡斯和罗默 B.刘易斯和托达罗 C.贝克尔和舒尔茨 D.丹尼森和明塞
2. 20 世纪50 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B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3.舒尔茨认为对现代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要素是( A )。 A.人力资本 B.科技进步 C.教育 D.物质资本 4.在人力资本形成途径中,最重要的是( A ) A.教育支出 B.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 C.保健支出 D.移民入境支出
5.现代西方经济学界认为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包括( D )。 A.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B.虚拟资本和实物资本 C.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 D.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
6.教育程度与生育率变动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是( A ) A.反向关系 B.正向关系 C.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而异 D.不相关 7.属于教育社会成本的是( B )
A.由家庭缴纳的学费 B.教育公共支出
C.上学途中的交通费 D.学生额外的吃、穿、住费用 8.教育的年龄—收益曲线表明( A )
A.受教育越多,年龄--收入曲线越高 B.受教育越多,年龄--收入曲线越低 C.受教育越多,起点收入年龄越小 D.受教育程度与收入高低没关系 9.下列哪个不是教育的间接个人收益( C )。
A.较大的职业适应性和更多就业机会 B.由于较强的能力而实现的消费支出的节省 C.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D.较健康的身体和世代影响 10.知识失业是指( B )
A.某些科技知识太过先进,暂时在生产上不能发挥作用
B.因就业机会有限,一部分人即使受过教育,也找不到工作 C.科技人员只是被企业用来装点门面
D.一部分受过教育的人贪图享受,自愿失业 二、多项选择
1.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决定着( ABC ) A.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 B.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 C.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 D.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 E.一个国家收入分配的状况
2.人力资本形成途径有很多种,它包括( ABCDE ): A.用于移民人境的支出 B.用于健康方面的投资 C.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 D.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
6
E.以上均对
3.政府在促进一般收入甚至高收入地区的低收入户收入增长时可采取的措施有( BCDE )。 A.促进该地区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转变人们观念
B.提供信贷帮助 C.举办农业生产与经营技术的培训班 D.举办城镇待业青年技术培训班 E.直接发放救济金 4.教育的社会间接成本包括( BCDE )
A.教育公共支出 B.社会所放弃的收入
C.免税成本 D.潜在的租金 E.折旧费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 2.人力资本投资 3.教育的社会收益
四、比较分析与简答
1、比较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2.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
3.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意义 五、论述题
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发展中国家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1.发展中国家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1)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中国的人均教育费用只有9.4美元,而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却在1000美元以上。
(2)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在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费用分配不合理。 (3)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中国在这一方面问题很多。
(4)教育体制扩大了不平等。尤其高等教育比较突出,通过助学金等免费高等教育的形式进行补贴。
(5)教育的“过度”发展和知识失业。中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是质量没有及时跟上。 2.对策措施
(1)改革各级教育体制。 (2)调整教育投资方向。
(3)改变教育体制以外的刺激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个人支出。
(4)发展中国家不能只重视正规教育,也应当以同等的甚至更大的注意力去发展非正规教育。 (5)实施适当的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
第六章 思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资本形成是( C )
A.新古典增长模型特别关注的因素 B.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D.意味着投资效率的提高
2.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按照( A )同时、全面地进行大规模投资。 A.同一比例或不同比例 B.同一比例 C.不同比例 D. 投资需求 3、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储蓄来源有( D ) A.外商直接投资 B.外债
C. 外国官方援助 D. 国内私人储蓄 4、国内私人储蓄的两个来源是( A )
A.公司储蓄和私人(家庭)储蓄 B.外国援助和私人外国储蓄 C.外国直接投资和债务性融资 D.公司储蓄和国外借款 5. 按照投资的作用性质,投资可以分为( A )
A.总投资和净投资 B.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 C.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D. 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 二、判断题
1.发展中国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意味着资本的利用效率高。( X ) 2.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公司储蓄占国内储蓄的比重不大。( X ) 3.储蓄投资率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增长一定比较迅速。( X )
4.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现有资金的利用效率的改进可能比资本单纯数量的增长更重要。 ( V ) 5.不平衡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赫尔希曼运用引致投资最大化和联系效应原理论证了不平衡增长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 V ) 6.“两缺口分析”中的储蓄缺口,指的是储蓄大于投资。( X ) 7.凯恩斯学派认为,储蓄决定投资,投资受储蓄约束。 ( V )
8.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认为,储蓄主要来自于家庭收入中的永久性收入。 ( X ) 9.投资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投资可分为国家投资、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 ( V ) 10.投资与储蓄,可以是同一经济行为主体,也可以是不同的经济主体。( V ) 三、基本概念
1.物质资本 2.资本形成 3.两缺口分析 4.永久收入 四、思考与讨论题
1.简述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渠道
7
2.储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怎样正确认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讨论:为什么说“资本的利用效率可能比资本本身的增长对经济
发展更有意义”?
第七章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决定于( D )。
A.物质资本 B.人力资本工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结构 2.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 A )
A.企业家和创新活动 B.知识创新 C.人力资本 D.经济制度 3. 下列哪项不是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目的B
A.发展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 B.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愿望 C.征服因难和表明白己出类拔萃的愿望 D.攫取利润 4.创新,本质上是一个( B )概念
A.技术 B.经济 C.发明 D.企业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最重要的知识是( BE )
A.基础知识 B.技术知识 C.理论知识 D.属性知识 E.经济知识 2.下列哪些属于属性知识( ABD )
A.企业的资信程度 B.个人的勤奋程度及能力
C.各种生活知识或电脑知识 D.产品的质量或信誉 E.计划生育的知识 3.政府在解决信息问题上,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ABCDE ) A.确立和实施统一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
B.订立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 C.建立各种证书发放制度 D.健全法律体系 E.对银行进行管制 4.企业家精神指的是这样一种精神( ABCDE )。
A.锐意进取 B.首创精神 C.敢于承担风险 D.远见卓识 E.预见性 三、名词解释:
1.知识经济 2.国家创新体系 四、思考题
P189的2、3、4、6、8题。
第八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两种基本的服务( B )
A.一种是提供了生产所需的投入物,另一种是为我们提供了立足之地 B.一种是提供了生产所需的矿产资源,另一种是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 C.一种是提供了生产所需的矿产资源,另一种是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水
D.一种是提供了生产所需的投入物,另一种是“吸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 2.20世纪以来,对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下去提出挑战的是( C ) A.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
B.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
C.由于掠夺性的经济增长所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愈来愈多的环境保护法规的出台
3.造成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两个重要原因之一是( B ) A.市场机制不健全 B.法规执行不力 C.法制不健全 D.市场失灵
4.以下选项除一项外,均为人类掠夺性开发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这一例外是( D ) A.大气污染 B.土壤退化 C.生物多样性丧失 D.寒潮 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D )
A.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B.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C.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产生下一阶段的发展
D.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6.发展中国家传播传染病的主要途径是( C )
A.大气污染 B.森林砍伐
C.缺乏清洁水源和给水卫生设施不卫生 D.生物多样性丧失 7.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是( B )。 A.自由竞争 B.经济手段 C.自愿手段 D.行政管制 二、多项选择题
1.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是( BCD )
A.政策 B.人口 C.资源 D.环境 2.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ABCD )
8
A经济规模 B产出结构 C单位投入造成的环境损害 D投入-产出效率 3. 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主要政策有( AB )
A.明确产权 B.政府管制 C.税收调节 D.收费制度 三、判断
1.可持续发展中,社会持续是发展的基础,生态持续是发展的条件,经济持续是发展的目的。( X ) 2.外部性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因素。( V )
3.当前世界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为了保护环境,满足下一代人的需要,我们应该实行经济的“零增长”。( X ) 4.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质量极大地依赖于环境的质量。( V ) 四、解释概念
1.可持续发展 2.市场失灵 3.政策失灵 五、思考题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内容 2.环境污染破坏的种类
3.应当采取哪些政策和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