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创新设计 动中求活 ——戏剧创新教学尝试例说
导读:
高二新教材一共有两个戏剧单元,这里有中国现当代戏
剧、外国戏剧和中国古代戏曲,它们都是品位极高的戏剧名著。保留篇目有《雷雨》、《茶馆》、《窦娥冤》,新增加的篇目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块钱国币》、《长亭送别》、《闺塾》、《哀江南》。训练的重点前一单元为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形象和戏剧语言,后一单元为戏曲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课程改革的继续已营造出足够的教改气氛,加之戏剧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以及名著的巨大诱惑,足以激发教师教学的创新欲望,在兴奋的期待和积极的构思中,戏剧教学的创新尝试拉开了帷幕。课型设计创新教师的策划。教师作为总策划人,须在单元教学前制定出总体方案。课型设计为鉴赏导引活动课。教师首先抓住戏剧可表演的这一特点,以表演形式来展示课文的情节。通过表演,形象地呈现语言材料,让剧本中各种情节情境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成为情境中的各种主人;这样学生容易进入角色,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表演之后,提出讨论题,引导学生分析戏剧矛盾和人物性格,然后选出代表发言。课后配合写作为表演课写一则消息或一篇通讯或一篇文学评论。以下笔者仅就课型设计创新的表演环节进行例说。导演的选定。确定出每篇课文的导演,指派那些组织能力强又有强烈竞争意识的同学担当导演。这样做,一方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策划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又使他们真正地了解剧本的情节,从而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有了一个基础。学生对此设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和热情,这正是教师创新意识及教学尝试的一个重要因素:给学生一个机会,一个能挖掘他们自己潜力、展示他们才华的机会,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机会,一个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机会。这样做班级以及导演之间无形中形成了竞争的暗势。导演同学要“创作构思”,然后着手组合剧组,安排角色、落实职责,熟悉课文,查找资料、组织排练。很快《雷雨》、《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等剧本中的人选以及服装师、音响师、美编一一有了着落。听完老师的指点,我还真有一点导演的感觉。演员、服装、道具、音乐、排练等问题一起向我涌来。我既焦急又兴奋。安排工作,同学们都欣然接受,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信心。因为没有资金,服装道具要向亲朋好友借用。有周朴园的马甲、手杖、怀表,周萍的立领学生装,对了,还有鲁大海用的白毛巾,最好能借来一个老式挂钟,桌子上茶杯的样式与颜色要有些讲究,背景要准备一个大大的窗帘……表演前,我的开场白结束后紧接要放雷声……——导演高畅手记在演员的选拔上,显见导演着实费了一番心思,扮演红娘的女同学个个性格活泼开朗,扮演周萍的个个看似懦弱的小白脸,扮演鲁大海的大都是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性格外向的男生,扮演朱丽叶的则都是文静多情很有内涵的漂亮女孩。3、排练的进行。排练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刘小惠同学在课后随笔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在这个星期内,同学们进行了紧张有序的排练。演员同学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时间都不回家,只是在小吃部简单地吃一下,就立即回到班里投入排练中。一下课,同学就拿着课本背台词的、对台词的。导演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细节,认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真指导每一个动作,用心地设计每一个表情;演员同学无一丝怠慢,重复着每一句道白,做出每一个动作。他们煞费苦心,忙得不亦乐乎。这种空前绝后的热情真是挡都挡不住啊!”侍萍的扮演者王思元同学在《我演鲁侍萍》一文中说到:“我阅读了《雷雨》的整个剧本,对全剧的剧情有了整体的了解,这对我扮演鲁侍萍非常有利。排练前要把台词背下来,这有些困难,但我用心地去体味和背诵,终于背下了台词,就要与同学们试戏了,我们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强化排练。导演为我们说戏,我们反复地对台词,配合了几遍,终于找到了一些感觉……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到我家邻居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身上穿着一件偏大襟衣服,何不试着借来?谢天谢地,老奶奶很爽快地借我……”扮演周冲的李彬同学在剧中只有一句台词,为了表述好这句台词和“愤然”而下的形体动作,李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试说一次次地上场和下场,在正式的演出中,李彬的表演虽然只有几秒钟,但给同学们留下了的印象却会是长久的,他个人的感受也颇深。 其它的准备《窦娥冤》的演出地点自然是教室了,要备有一个案台,行刑时用的带有“斩”字的令牌可用纸壳来做,窦娥的枷锁应当是长方形的,上面要有大小两个圆孔,血溅白练,自然还要准备一方白布及一把行刑的砍刀,那鲜血就用红色钢笔水代替吧。——导演马兆艳的构思我提起笔,脑海中浮现出《雷雨》中的一个个片断,眼前似乎闪过一道道雷电。那雷电正以骇人的气势,撕破浓重的黑夜;耳旁也似乎有轰隆隆的巨响在震撼我的心灵……这些不正是《雷雨》海报的最佳意境吗?于是我用墨汁大笔勾勒,然后用点滴清水冲淡画面,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画面背景一下子沉重起来。报头大而红的“雷雨”二字豁然醒目,字间的雷电用黄色点染,不错的效果。至于文字,我想一定要简洁,又要有内涵。经过推敲,一段文字展现在我的笔下:一段沉重的历史,一桩辛酸的往事,一厢缠绵的情仇。高二五班为您倾情奉献《雷雨》!——海报设计者刘健其它班的海报设计也很有特点。胡旭东同学对海报内容的设计别出心裁,报头是周扑园、鲁侍萍、鲁大海三人的头像,三个人的表情或忧郁或阴沉或愤怒。一颗大大的泪珠代替了“雨”字中的一个“点”,特生动。整个画面绘图醒目清新,颇有广告效应。报尾几行小字,注上导演、领衔主演,友情客串、剧务、音乐设计、美术编辑的名字。“王思元、董一夫联袂倾情演绎著名悲剧《雷雨》”,这些文字让参加演出的同学感到非常自豪。五班的汝洪婷同学做《雷雨》的剧务工作,这位文静内秀的女孩接受任务时,双眼放着光彩,表现得胸有成竹。工作起来有条不紊,细心有加,创意不断。我也回到家里把父亲年轻时用过的礼帽和母亲的偏大襟衣裳带到学校给学生用做演出服装。表演设计创新造创发挥。海报张贴出去了,周家客厅布置起来了,音乐弥漫在教室中,演员也着装在身,学生一律的兴奋,在极其热烈的期待中,在阵阵雷声的渲染中,在导演或旁白的同学的导语中,演职人员各就各位,表演开始。《雷雨》剧本片段的演出奏响了戏剧单元教学的序曲。有《雷雨》的表演做基础,接下来,《窦娥冤》、《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块钱国币》以及古典戏曲的每一篇课文的演出就游刃有余,而且都有独到的创新。王亮同学担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导演,他独出心裁,设计了两出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一个纯喜剧版,一个音乐版。设计堪称创意非凡,演出效果更是令人叫绝,掌声、笑声、叫好声,声声不断。中国古代戏曲多用口语,曲词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同学们表演得也很有创意。有的班级表演的同学把《窦娥冤》及《长亭送别》中近三十个曲词全都演唱出来。这些曲词所配的曲调不一,有东北小调、黄梅戏曲调、京剧调、西北兰花花调,也有当代流行曲调。《长亭送别》的导演宋杨同学指挥全班同学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的深情演唱中拉开演出序幕。三班同学很欣赏《雷雨》中繁漪这个角色,尽管课文节选的这部分没有繁漪的戏,但是他们还是扩大演出容量,把繁漪的形象搬上了教室的“舞台”。制作课件。我们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有多媒体电脑一台,有的班级为配合每次的演出,都力所能及的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一改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声音、图象、文字共同组成的多媒体教学,化抽象静态为活泼动态,有着极好的学生缘。它首先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同时扩大了单位课时的信息量。学生精心制作每一个课件,演出前,屏幕上一律打出演职人员表,那是电影和电视才有的效果,演出的同学兴奋,观看演出的同学感到新鲜。剧情的介绍,演出的过程,都有图象的配合,学生从网上或影碟上下载图象或资料,再配上音乐和解说,简直就是一个简洁的MTV。这种画与文、说与演的交相鉴赏手段,强化了戏剧作品的情境美,使学生在情感认知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审美愉悦,同时扩大了课堂容量,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符合当代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课件的制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操作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