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考点及答案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英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理论来源。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也叫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3、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7、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1、普遍联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等特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1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实质说明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14、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意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有三种情形: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第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
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6、度及其意义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把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度是判定事物是质变还是量变的根本标准。第二,度又是实际工作中适度原则方法的理论依据。 1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收缩或扩张。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1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第二,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第三,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一切
外国的东西,也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19、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和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把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坚持前进
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就能使我们同循环论和直线论划清界限。第二,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就能使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2、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它们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各不相同。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掌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是反对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中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4、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毛泽东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角度概括总结出的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二,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5、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