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原理]

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指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针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心导管将微型化的超声换能器置入心血管腔内,多晶片换能器环形阵列或单晶片换能器高速旋转(1800转/分)完成360°动态血管截面扫描,通过成像处理系统,回波信号强弱以灰阶形式显示,二维横截面成像,显示心血管断面形态。

[适应症]

血管内超声主要应用于冠状动脉系统的诊断、指导、评估。 1. 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临界病变、模糊病变;

2. 指导一些复杂、特殊病变,如:左主干病变、 开口及分叉病变、 CTO病变、

桥血管病变等;

3. 需明确病变形态和斑块性质;

4. 评价病变长度,明确支架的选择和放置; 5. 评价支架植入术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6. 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随访性研究。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

[用物准备]

1. IVUS主机、IVUS连接盒(PIM盒)、自动自动回撤装置; 2. IVUS导管;

[操作流程]

1. 如需VH-IVUS和FFR功能,开机前先连接主机后下方的ECG和BP电缆线,导入

心电信号和有创压;

2. 启动主机,新建病例,视屏右上角红心闪烁证明心电信号连接成功,无心电

信号将丢失VH-IVUS功能,但不会影响灰阶IVUS的录制; 3. 进入HOME界面(实时录制状态);

4. 将PIM盒(IVUS导管连接盒)放入无菌袋,IVUS导管连接PIM盒,待视屏左下

方提示catheter Insert再将导管送入体内;

5. 在血管造影检查的基础上,选定所需检查的血管和病变部位; 6. 同普通介入治疗,按1000IU/Kg追加普通肝素,防止导管血栓;

7. 采用6 F及以上的指引导管放置到冠状动脉口,将0.014英寸的指引导丝送至

靶血管的远端;

8. 将血管内超声导管(电子相阵控)沿指引导丝送至指引导管口(冠脉开口)

暂停,按下RING DOWN键待环晕伪影消失再继续推送;

9. 将超声导管送至需要进行检查的病变部位的远端,按下RECORD键,自靶血管

的远端至冠脉开口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回撤,完成完整超声影像录制,然后对感兴趣的部位再重点检查的;

10. 录制过程VH Off,只要接通心电信号就具有VH-IVUS信息;彩色血流功能需

要事先选择,按Chroma键,视屏下方显示Chroma Flow on; 11. 最后对采集的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整理、存档。

[注意事项]

1. 牢记在导丝和IVUS导管进入体内之前应预先给予肝素---避免血栓形成; 2. 牢记在成像前应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即使血压在临界低限)---避免冠脉

痉挛;

3. 牢记在对左主干或右冠脉开口病变进行成像时,应将指引导管撤至主动脉内

---避免将指引导管误认为成开口病变;

4. 现有超声导管均为一次性使用标准,为了图像质量、安全和避免交叉感染不

要重复使用;

5. 超声导管不能打折,操作轻柔,勿送入远端细小血管以免造成损伤; 6. 推送导管不能越过指引导丝,靶血管显著狭窄先行球囊预扩,不能强行通过; 7. 超声导管必需推送至病变的远端,回撤至主干开口,获取完整靶血管信息,

防止遗漏病变;

8. 血管狭窄、迂曲并钙化显著时,先手动回撤感觉阻力,阻力大不宜采用自动

回撤装置。

[并发症]

并发症概率低于其他介入器材,相控阵导管<机械导管。操作不当、术前准备不充分可以造成并发症: 1. 血管痉挛;

2. 血管腔严重狭窄时,造成心肌缺血; 3. 血管损伤(夹层、血肿); 4. 血栓并栓塞; 5. 偶见室颤;

6. 钩脱支架、导管卡住或断裂;

7. 支架纵向缩短,尤其是机械旋转式导管。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原理]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ultrasound,IVUS)是指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针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心导管将微型化的超声换能器置入心血管腔内,多晶片换能器环形阵列或单晶片换能器高速旋转(1800转/分)完成360°动态血管截面扫描,通过成像处理系统,回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r6et3vdd401k8300wxv0h1ll01f5u01c3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