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6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 本课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课标解读】

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及统治。

搜集部分唐诗,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二、预习自学

知识点1·隋朝的灭亡 1. 隋朝

(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 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3)建设

(4)灭亡

2. 唐朝

(1)建立:618年,李渊在 称帝,建立唐朝。

(2)统一:派兵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知识点2·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 政治统治

(1)唐太宗:

(2)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唐玄宗:具有革新魄力,最终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史

称 。

2. 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1)与东突厥:大败东突厥,俘获 ,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和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派突厥贵族管辖。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2)与西突厥:640年,唐朝在高昌设置 ;高宗时,灭亡西突厥;武则天在位时,设置 。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3)与吐蕃

(4)与靺鞨: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的首领大祚荣为

知识点3·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 安史之乱

(1)原因

(2)过程:755年,身兼三个地区节度使的

趁机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于763

年被唐平定。

(3)影响

2. 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 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2)概况: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 。 (3)影响: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 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907年, 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2)五代:指 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五个政权。 (3)十国:指南方各地先后出现的吴越、唐等9个政权和山西的

三、检测反馈 1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 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3.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日:“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 A. 皇权走向了衰落 B. 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 C. 出现“垂帘听政” D. 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 4.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新唐书·高祖本纪》 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新唐书·太宗本纪》 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5.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派卫青反击匈奴 C. 开凿大运河 D. 发动玄武门之变 6.“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该碑颂扬与期盼的是 A. 仰慕唐朝盛世,扩大朝贡贸易 B. 推进唐蕃联盟,保障丝路畅通 C. 追念唐蕃和亲,增进汉蕃友谊 D. 加强唐蕃合作,抵御佛教入侵 7.唐朝改变了历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采取“抚九州以仁”的政策,这说明 A.唐朝国力十分强大 B.唐朝支持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政府的目的在于保卫边疆 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A. 冲击了唐朝统治 B. 推翻了唐朝统治的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9.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 “贞观之治” B. 黄巢起义 C. 安史之乱 D. 鉴真东渡 10.“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1)材料一描述了哪一盛世局面?(2分) (2)材料二描写的是哪一事件的情景?(2分)导致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这一事件对唐朝又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6 - 图文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本课目标:【课标要求】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课标解读】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及统治。搜集部分唐诗,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r6425plam4vbt01gdv99bpag891im003y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