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都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呢?jjiiiiiiiiiiiiiiiiiiii
01计算机系统结构 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4信息安全 05软件工程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有以下方向:02 面向对象技术 04 软件安全与编译器体系结构 06 分布计算与互联网技术 08 并行与分布计算,生物信息学算法09 软件工程、信息系统 10 软件理论与应用 11 高可信软件技术、互联网计算与互联网软件、可编程芯片支持软件和嵌入式系统 12 软件测试与自演化技术 14 程序理解、软件再工程 15 计算智能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16 高可信软件技术、互联网计算与互联网软 件、可编程芯片支持软件和嵌入式系统
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以下几个方向:02 网络与信息安全 04 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多媒 体信号处理 05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07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09 计算机网络与图形图像处理 10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处理 11 输入输出技术与设备、图像处理与图像理解 12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13 网络安全 14 信息安全与编码 15 网络安全和网络计算 16 图形图像和外设 17 计算机输入输出技术与设备、 图形图像处理与理解
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以下方向:02 多媒体信息处理 03 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多媒体与虚拟仿真技术05 图形图像处理、虚拟仿真与网络安全06 网络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07 智能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处理 08 网络数据库与智能检测 09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10 图像传输与处理 11 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领域的数据挖掘12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IC设计技术13 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 15 计算机应用
2.计算机专业各个报考方向的不同?
1、计算机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实时计算机应用、CIMS、计算机图形学、并行计算、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库、情感计算、数据挖掘、分布式计算、知识工程、计算机视觉、自动推理、机器学习、草图理解、网络性能分析与协议设计、网络管理与安全、计算机图形学、信息可视化、基于GPU的高性能计算、复杂系统(应急、物流、海洋)领域工程、基于SOA的空间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语义搜索引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搜索引擎、空中交通信息系统与控制、民航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与技术等。
专业特点: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针对社会与各种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需求,通过对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集成,对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规划和设计,提供与实施技术与解决方案,创建优化的信息系统,并对其运行实行有效的技术维护和管理的学科。 培养这方面人才所涉及的知识面包括:数学与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系统平台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人机交互、集成程序开发、系统架构与集成、Web与数字媒体技术、工程实施、职业操守等。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提供首席信息官及承担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的人才,并提供为IT企业提供系统分析人才。
科研状况:本专业是天津市第一个计算机类博士点,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在其它领域应用中核心技术问题研究及相关信息系统开发。近年来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计算机辅助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计算机工业控制、电子商务等方向承担国家863项目及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承担省部级及横向科研课题近百项。为国家和天津市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几年报考简况:本专业从80年代初开始招生,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出硕士学位研究生300多名。近年来,报考人数和录取名额逐年同步增加。
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主要课程:高等计算机网络、计算理论、排队论及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应用组合数学、软件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方法学、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并行计算、高级计算机图形学、高级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理解、机器学习、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统一建模语言。
论文要求:论文选题涉及计算机在各领域应用的理论研究、尖端技术开发、以及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应能全面反映本学科发展动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对于理论研究课题,要求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创新;对于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及系统应用课题,要求指导理论正确,实现技术先进,设计新颖,所设计的系统应能付诸实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能够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理论和工程方法,能很好地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等的教学、科研、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应用系统集成等工作。 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研究方向:计算理论、算法理论; 软件工程、中间件、智能软件、计算环境;并行计算、网格计算、普及计算;密码学、信息安全、数据理论;图形图象算法、可视化方法;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其他方向
专业特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强调计算、算法、软件、设计等概念,主要的领域包括计算理论、算法与复杂性、程序设计语言、软件设计与理论、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与编译理论、信息安全理论与方法、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等。
科研状况: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是我院重点发展,进步较快的专业。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网络信息安全、中间件技术、并行计算、网格计算、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前沿性成果。
近几年报考简况:本专业从96年代初开始招生,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出硕士学位研究生50多名。近年来,报考人数和录取名额逐年同步增加。
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主要课程:计算理论、应用组合数学、软件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方法学、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并行计算、高级计算机图形学、高级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理解、机器学习、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统一建模语言。
论文要求:论文选题涉及计算机软件的理论研究、尖端技术开发、以及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应能全面反映本学科发展动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对于理论研究课题,要求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创新;对于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及系统应用课题,要求指导理论正确,实现技术先进,设计新颖,所设计的系统应能付诸实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能够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全面掌握计算机软件的理论方法,以及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并行计算、普及计算等等的软件系统开发技术,能很好地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等的教学、科研、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应用系统集成等工作。 3、计算机系统结构
研究方向: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全球个人计算系统、真实感图形生成与虚拟现实技术
专业特点:计算机系统结构(原名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专业全面研究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从单机到网络)的构成、硬件与软件的联系与功能匹配、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与改进等。该专业的研究课题涉及高性能处理机系统结构、多机系统、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系统、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VLSL设计、容错计算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系统与通信系统、移动计算、全球个人计算系统等。
科研状况:本专业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及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有多项科研获奖。其中G.T9112计算机解密系统获北京市公安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表面高度复杂实体的CAM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ASIC的真实感图形算法和系统结构的研究”、国家高科技863项目“用于建筑环境仿真设计的分布式多用户虚拟现实系统”、天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多用户VR开发系统平台的研究”和一大批为企事业单位开发的横向科研项目。
近几年报考简况:本专业从80年代初开始招生,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出硕士学位研究生50多名。近年来,报考人数和录取名额逐年同步增加。
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主要课程:应用数学、外语、高等计算机网络、排队论及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计算理论、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综合实验、计算机控制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研究热点问题、计算机系统仿真、量子计算、密码学与信息安全、面向对象方法学、嵌入式系统设计、统一建模语言、图象/模式识别与理解、机器学习、软件体系结构。
论文要求:论文选题涉及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理论研究、尖端技术开发、以及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应能全面反映本学科发展动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对于理论研究课题,要求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创新;对于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及系统应用课题,要求指导理论正确,实现技术先进,设计新颖,所设计的系统应能付诸实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能够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全面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等的应用开发技术、能很好地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等的教学、科研、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应用系统集成等工作。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多核软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智能优化算法、神经网络 系统结构、系统软件及网络安全、智能网络存储技术、网络计算与集成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与嵌入式软件、网络理论与并行分布式算法、最优化方法、数据库
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形学与CAD、计算机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数理统计及经济信息管理、自适应算法的设计与分析、网络软件开发环境、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及算法、物流管理技术、操作系统与嵌入式软件统计学习,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信息检索、多媒体软件技术智能软件与机器人
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国知名导师介绍
清华大学
张钹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计算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科研成果先后获ICL欧洲人工智能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电子科技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以及智能控制
E-mail: dcszb@mail.tsinghua.edu.cn
Tel:010-62594895
通信地址:100084北京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吴建平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网络中心主任。1994年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个国家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003年担任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形式化技术和协议测试、高性能路由和交换技术等
E-mail:jianping@cernet.edu.cn
Tel:010-62785981传真:010-62785933
主页:network.cs.tsinghua.edu.cn/teacher/wujianping
杨士强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主席、IEEE会员。近三年杨士强教授在国内外著名学术会议、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MPEG和AVS标准化工作中提交10余份提案。
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和浏览、视频分析和流化技术、分布式多媒体系统、视频压缩、嵌入式多媒体
E-mail: yangshq@tsinghua.edu.cn
Tel: 010-62771978
北京大学
杨芙清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级顾问。她对程序自动化的早期研究成果,被国际杂志称为是“程序自动化研究早期的优秀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我国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多道操作系统,具有首创性和开拓性:“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一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项目)青鸟工程的研究开发工作,承担了多项863高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在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的理论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系统软件、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等。
俞士汶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主持了多个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际、两岸合作项目,自1993年起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
E-mail: yusw@pku.edu.cn
Tel: 010-62751892传真: 010-62759444
唐世渭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据库专业方向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和“973”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Web信息处理、数字图书馆等
E-mail: tsw@pku.edu.cn
Tel:010-62754785传真:010-62754911
肖建国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1994年5月,主持研制成功北大方正高档彩色出版系统,为我国高档印刷品的出版印刷技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中文出版机构。曾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应用、彩色图像处理Internet与信息安全
E-mails: xjg@icst.pku.edu.cn
Tel:010-82529813
上海交通大学
伍民友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网格计算中心首席科学家。已在多个重大国际会议上担任评审委员会委员,如ICPP、CATA、PDCS、CAINE、Euro-PDS等。他是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组织的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与系统委员会成员(2001-2004),由于伍民友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系统、多媒体与网络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贡献,他的名字被载入美国名人录(2000-2001)及国际资讯科学名人录(1997及1999),1996年被选为IEEE资深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系统、多媒体视频系统、互联网与宽频接入网及无线网络与传感器网络
E-mail:mwu@sjtu.edu.cn
Tel:021-62933773
陆鑫达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性能计算研究室主任。曾承担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863项目1项,以及电科院等项目。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1项:“校园级自适应元计算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2002-2004)。已经完成九五期间所承担的211工程“高速信息网工程”中的子项目“高速计算技术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及应用、异构计算及元计算(包括Grid计算)、网络计算及其编程环境、机群计算(包括体系结构及中间件)、遗传和进化算法在映射和调度中的应用、分布计算及移动计算、智能代理等
E-mail:lu-xd@cs.sjtu.edu.cn
Tel:021-62933475
浙江大学
潘云鹤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潘云鹤院士是中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他将AI引入计算机图形学,提出智能图形学的新概念,基于知识的真实感图形描绘技术、天空漫射光照模型和空间感色彩模型。潘云鹤院士所负责完成的国家攻关、863等15项科研均具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在全国计算机应用等大型展览会上多次获一等奖,因形象思维研究成果被国家科技部表彰,评为“七五”先进工作者。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形象思维、计算机图形学、智能CAD、计算机美术、工业设计
E-mail: panyh@sun.zju.edu.cn
Tel:0571-87951109
卜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