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体系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建成重要的生态廊 道。
——嘉陵江生态带。包括嘉陵江干流和涪江、渠江支流沿岸 地区。加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滩涂湿地整治恢复,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建成重要的生态廊道。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制定生态功能修复 规划,恢复提升森林、水体、湿地和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实施长 江防护林体系、长江上游水污染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 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生态恢复、低产低效林改造等一批国家重 大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将岷江、沱江流域纳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 重点防治工程。推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建设和监管,加强三峡库区消落区综合治理,加快重庆、 成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42
建立严格的征占用林地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对林地的保护。提高 集体林中国家级公益林补助标准,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补 偿机制,开展生态移民试点。加快森林、草原、农地、湿地、城 市生态定位监测站(点)建设,在重庆、涪陵、长寿、江津、永 川、合川、乐山、雅安、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 等重点地区建设流域监测点。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 预警预报,建设万州三峡库区、绵阳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监测和应 急中心。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及时处置区域生态环境重大事件。
专栏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金佛山,龙溪—虹口,白水河,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画稿溪,马边大风顶,长宁竹海,花 萼山,宝兴,王朗,雪宝顶。
国家地质公园。云阳龙缸,大渡河,兴文石海,射洪硅化木, 华蓥山,自贡,江油,安县生物礁,龙门山。
国家森林公园。铁峰山,桥口坝,金佛山,青龙湖,东山, 双桂山,天池山,雪宝山,武陵山,歌乐山,玉龙山,茶山竹海, 黑山,黄水,大园洞,南山,观音峡,瓦屋山,都江堰,高山, 西岭,七曲山,天台山,福宝,黑竹沟,夹金山,龙苍沟,美女 峰,白水河,华蓥山,五峰山,千佛山,二郎山,云湖,铁山, 凌云山。
国家湿地公园。彩云湖,濑溪河,云雾山,迎风湖,皇华岛, 湔江,构溪河,大瓦山。 43
第二节加快建设污染防治体系
水污染防治。加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在主要河流和重点 小流域沿岸城镇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严格入河排污口 设置管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完善管网配 套设施,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加强污泥 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加大工业污染 防治力度,加强化工、食品、酿造、皮革、造纸、电镀、印染等
行业的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量。加强船舶 流动源污染防控,清理水域漂浮物。加大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农 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规模化养殖场的 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到2015 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 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0%以上,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 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其他流域达到III 类。 大气污染防治。以酸雨防治为重点,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 设施建设,新建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装置,在酸雨污染重和二 氧化硫环境浓度不达标的地区严禁布局燃煤电厂。加强火电、煤 炭、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等行业的综合防治,严格 控制烟(粉)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加大城市可吸入 颗粒物、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鼓励使用清洁燃料汽车,改 善城市环境质量。到2015 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及以上标 44
准的天数超过300 天。
固体废物防治。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城市、县城 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在人口集中的重点城镇加快建设垃圾收运系 统。在重庆、万州、长寿、成都、绵阳、南充、内江布局建设危 险废弃物处置中心,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加强铅、汞、 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大铬渣、废油、废电池无害化 处置力度。加快地震灾区建筑垃圾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到2015 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 用地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9500 万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加大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特别 是地震灾毁耕地复垦和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耕地整治,建设高标准 基本农田,切实稳定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执行建设占 用耕地补偿制度,在省级行政辖区内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 衡。采取退二进三、旧城改造等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存量资源, 充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规范开发秩序,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查 和处置。制定产业用地标准,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和产出强度。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 45
水资源需求侧管理,加快制定流域和区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配 置和合理调度水资源,重点解决渝西、川东、川中地区生活生产 用水,科学调配沿江上下游水资源,统筹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 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满足生活用水,保障生产和生 态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 制度。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高耗水行业 节水技术改造,切实加强重点行业取水定额管理,严格控制新上 高用水工业项目,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普及农业节水技术,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节约生活用水。探索 建立阶梯用水价格机制,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提 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攻关,积极开发 和推广先进技术,加强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属共伴生矿资源、工 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合理回收和利用工业废水、废气,节约资 源和减少污染。加强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秸秆发电、 秸秆建材、农村沼气和有机肥生产。加快废旧电子产品、报废汽 车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推进餐厨 等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长寿、 成都、泸州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大对万盛、广安华蓥等资源型 城市政策支持力度。 46
第九章深化改革开放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 体系。
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 方式,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减少和规范行 政审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跨部门统一互联的电子政务 平台。加快推进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 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重庆两江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先 行先试。完善政绩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探索建立经济区内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