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关系。推 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政府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力度,完善出 资人制度,落实出资人依法享有资产受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 管理者权力,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 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深化石油 47
天然气等垄断行业改革。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平准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 经营性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完善金融、技术创新等方面 的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 民营企业。到2015 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0%左右。 建立健全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破除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 突破行政区限制和体制障碍,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 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统一的商 品市场,促进商品自由流动。推动形成统一的要素市场,以重庆、 成都产权交易机构为基础组建覆盖经济区的联合产权交易中心, 建立联网对接、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在 经济区互设分支机构,提升金融一体化水平。推动区域内交通、 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行高速公路交费“一卡通”, 统一成都城市群固定电话区号,推动毗邻地区的灌区渠系、天然
气管网互联对接。推进教育、医疗保险等公共服务对接,取消经 济区异地上学学生借读费、转学费,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 机构互认和就医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探索建立经济区内人口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建立经济区 统计监测体系。在社会治安、森林火灾、疫情防疫、环境保护、 质量监管等方面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联系紧密、协调互动的突发 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48
第二节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构建对外开放重要通道和平台。发挥已建和规划建设交通干 线的作用,打通南向经昆明至印度洋、东向连接长三角至太平洋 和西北向经欧亚大陆桥至大西洋的出海大通道,增开通往北美、 欧洲和东南亚国际航线,改善对外开放区位条件,降低货物运输 成本,扩大国际贸易。支持重庆两江新区发展,建设内陆地区对 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 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建设,条件成熟时在万州、泸州、宜宾 设立保税港区。加强口岸大通关协作,推进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 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重庆、成都各类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海关特殊 监管区的引领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 区,建设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依托丰富的人力、矿产、农副产品、 水等资源,结合灾后重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
进国内投资。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在主要发展带重 点布局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鼓励其他地区根据实际主动 承接项目转移。积极引进国外投资,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世界500 强企业投资兴业。合理引导内外资投资方向,鼓励内外资重点投 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领域。 49
改善内陆开放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 政策体系,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加快完善涉外服 务体系,改善物流配送、生产研发、人才培训、企业融资、污染 治理、质量标准等公共服务,为产业配套创造良好条件。在户籍、 住房、出入境、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制定吸引外来人才的 政策,促进开放型人才集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 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在市场准入、买方信贷等方面给 予支持。
第三节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与主要经济区合作。积极拓展面向西北地区的经济联 系,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合作, 推进重庆、成都、西安三地战略合作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区位 优势,加大与南(宁)贵(阳)昆(明)地区合作力度,大力开 拓东盟市场,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重要出口基地和物流基地。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积极承接产 业转移,完善沿江经济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合作基础,积极参与
泛珠三角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环渤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 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加强与港澳投资及贸易往来,加快 50
融入国际市场。加强证券期货市场间的合作互动,支持符合条件 的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不断完善与港澳经贸往来人民币跨境清 算和结算体系。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支持开展联合科 技攻关,鼓励共创知名品牌,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加快重庆台商 工业园、渝台信息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和成都海峡两岸科技 产业园、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强与台湾地区经济技术交 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利用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重庆)国 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平台,加强与东盟、南亚、欧美、日韩、非 洲经济合作,全面参与国际区域合作。利用良好经贸基础,积极 拓展东盟和南亚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强与欧美和 日韩合作,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软件和金 融服务外包。大力开拓非洲市场,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 输出,引导企业扩大对非洲投资。加快建设新加坡—四川科技创 新园。 第十章保障措施
重庆、四川两省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 导,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推
动规划的实施。建立两省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 51
议制度,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与国务院有 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落实规划明确的政策措施和项目。要制定有 关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报国家发展改 革委批复。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根据本规划制定具体政策 措施,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在政策实施、项目建 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加强部门之间 的沟通和协调,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和帮助解决 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 析,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会同两省市人民 政府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根据需要组织规划的修编,并及 时将实施情况向国务院报告。要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 监督机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实现成渝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事关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区域 协调发展大局。两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加强合作、狠抓落实,推动成渝经济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 的跨越。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