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获奖教学设计完美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所属模块及章节 执笔人 盐类的水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 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张丽丽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内容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微粒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分子、离子等微粒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强弱、主次之分;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可逆时会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微粒的数目保持不变;外界条件改变会引起平衡的移动,使微粒种类、微粒数量及宏观性质或现象发生改变。 盐类水解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反应的调控功能,真切感受到原理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 基于此,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借助“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维方法,应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物质制备、保存、溶液配制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置核心问题是“通过改变影响因素,如何达到促进或抑制盐类水解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盐类水解第三课时,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溶液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大小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引起水解平衡的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实现对盐类水解1.学习内容分析 程度的调控,从而达到生产生活及化学实验中的需要,即实现物质的制备、物质保存及物质配制。具体地说,通过改变影响因素来抑制盐类的水解,实现物质保存、配制和无水氯化物的制备;通过促进盐类水解,实现胶体和TiO2的制备。同时盐类水解的应用为第四节“沉淀反应”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因此,本小节内容在选修4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已有基础 (1)通过“盐类水解前两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及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能够书写简单的盐类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 2.学生情况分析 (2)从已有方法上看,显性方法:初步掌握了“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路和方法;隐性方法:解决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发展点 (1)能够根据需要,通过实验条件或操作的调控,抑制或促进水解; (2)通过胶体的制备,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程度的认识,即反应主要,水解次要; (3)能够依据性质或宏观现象,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达成目标 借助“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维方法,应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物质制备、保存、溶液配制等实际问题。 3.教学方式说明 本节课采用“分析解释、简单设计”的任务方式,通过控制探究环节的难度及教学手段和开放度,层层递进,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重在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强酸弱碱盐的配制和保存、制备胶体、无水氯化物和二氧化钛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 (2)会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掌握泡沫灭火器的基本原理; (3)能够依据宏观现象或性质,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过程与方法 (1)巩固“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 (2)建立强酸弱碱盐配制和保存、无水氯化物的制备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化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设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加强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用宏观现象去探究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掌握强酸弱碱盐的配制和保存、制备胶体、无水氯化物和二氧化钛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 (2)会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掌握泡沫灭火器的基本原理; (3)能够依据宏观现象或性质,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4)建立强酸弱碱盐配制和保存、无水氯化物的制备方法。 (1)无水氯化物和无水硫酸铜的制备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 (2)能够依据宏观现象或性质,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3)会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掌握泡沫灭火器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科学探究、实验法。 四、教学流程 教学重点 教学环节活动线索认知发展线索 环节一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物质配制和保存问题。 一瓶配制已久的氯化铁溶液 出现了混浊物,这个混浊物 从何而来?在配制过程中如 何避免这种现象呢? 1.反思必修阶段氢氧化铁胶 体制备时,为什么逐滴滴加 氯化铁溶液并加热?为什么 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 2.为什么加热FeCl3 ?6H2O, 加热生成Fe(OH)3,而 CuSO4?5H2O,就能制备无水 CuSO4呢? 3. 制备TiO2的中间反应 TiCl4+4H2OTi(OH) 4+4HCl,依据的原理是什么?请设 计,制备TiO2的 实验条件和操作是什 么? 将氯化铁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依据现象,你来分析Fe(OH)3沉淀和CO2是如何产生的? 关注微粒来源,应用分析水溶液的方法; 通过调控,抑制水解,归纳强酸弱碱盐配制和保存方法 1.通过调控,适度水解,制备胶体,并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程度的认识,即反应主要,水解次要。 2. 通过调控,抑制水解,归纳无水氯化物的制备方法。 环节二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物质制备问题。 3.分析反应,发现水解; 通过调控,促进水解,实现TiO2的制备。 环节三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泡沫灭火器原理。 依据现象,诊断微粒间的作用。自主用分析水溶液的方法,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解决互促水解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我们知道通过教学环节1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物质配制和保存问题。 改变浓度或温度,就能引起水解平衡的移动。在实际应用中,就是通过调控盐类的水解程度,从而满足我们的需求。今天我们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借助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感受到生成Fe(OH)3混浊物,不只是Fe3+和习盐类水解的应用。 【思考】 【展示并提问】这是一瓶配制已【黑板书写并用语言久的FeCl3溶液,出现了混浊物,描述微观的过程】 请同学们按照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分析下,这个混浊物是怎么产生的? 【要求同学给予评价】大家对这名同学的表述是否有疑问? 【追问】Fe(OH)3中的OH-来自水的电离,很少,为什么看到了宏观的浑浊现象? 【小结】产生Fe(OH)3混浊物这个现象,不仅反映出Fe3+与水中OH-的结合,而且是动态的,不断促进水的电离。 【提问】在配制FeCl3溶液过程中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 【提问】氯化铁是这么配制,那配制Fe2(SO4)3溶液、配制CuCl2溶液呢? 【提炼规律】有些盐在配制(或保存)中水解程度比较大,为了抑制水解,常加少量相应的酸。 【补充】具体操作时一种是将盐溶解在蒸馏水中,再加少量浓酸抑制水解。还有一种水解程度大的盐先溶解在酸中,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水中的OH-的简单结合,更重要是不断地促进了水的电离,是个动态过程。 【回答】 Fe3+不断地结合了水中 -的OH,就促进了水的 不断电离,从而有越来 通过调控pH值,越多的Fe(OH)3生成,抑制盐类的水解,就变成混浊物了。 归纳某些易水解盐 配制和保存方法。 【回答】加盐酸,增大 氢离子浓度,抑制了铁 离子的水解。 【回答】 配制Fe2(SO4)3溶液滴加硫酸,配制CuCl2溶液滴加盐酸。 【过渡】在配制和保存盐溶液时,【回答】 氢氧化铝胶体作净水是要抑制水解,有没有利用盐类剂。 水解的呢? 【提问】还可以用氢氧化铁胶体【回顾思考】 作净水剂,回顾下必修阶段制备必修阶段制备氢氧化 环节2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物质制备问题。 氢氧化铁胶体时,为什么向沸腾蒸馏水中加溶液并煮沸呢? 【追问】为什么要向蒸馏水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而不用饱和氯化铁溶液直接加热制备呢? 【继续追问】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 【提升】碱中氢氧根的浓度比较大,而且铁离子和碱反应的程度很强,因此,当反应出现时优先考虑反应,若没有发生反应,再考虑水解。而胶体的制备是利用了盐类水解是个缓慢释放的过程,释放出的氢氧根浓度相对较小,能保证生成的物质颗粒度很铁胶体的操作。 【回答】 加热是为了促进铁离子的水解。 【回答】加入到大量水里,目的是促进水解。 若用饱和氯化铁溶液直接加热,水解程度更大,生成沉淀。 【回答】 用氢氧化钠会生成沉淀。 深刻感受到胶体制备的思路方法,即胶体的制备是利用了盐类水解是个缓慢释放的过程,释放出的氢氧根浓度相对较小,能保证生 通过调控,适度水解,制备胶体,并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程度的认识,即反应是强作用,水解微弱的。 深刻感受到盐类水解的程度和动态的过程。 成的物质颗粒度很小, 小,最终生成胶体。 最终生成胶体。 【小组讨论】 【提问】请你按照“分析水溶液”【黑板书写并用语言 的思维路径分析解释,为什么加 描述微观的过程】 热FeCl3?6H2O,生成Fe(OH)3,而学生1: 通过实验事实的对加热CuSO4?5H2O,就能制备无水加热FeCl3?6H2O CuSO4呢? 比,寻找FeCl3和FeCl3+3H2O Fe(OH)3+3HCl, CuSO4水解的不 加热,使平衡不断向水 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同,从而促进对无 Fe(OH)3。 水氯化物制备的认 同理 加热CuSO4?5H2O时,识。 会生成Cu (OH)2。 学生2: 【引导】两个水解反应产物性质FeCl3水解生成的盐酸 不同。 挥发,而硫酸难挥发, 水解程度应该不同。 学生3: 【强调】这与之前在讲化学平衡在硫酸铜晶体这个体 时不太一样,当水量比较大时,系持续加热,水分被带水的一点点改变对他影响不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获奖教学设计完美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所属模块及章节执笔人盐类的水解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张丽丽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内容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微粒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分子、离子等微粒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强弱、主次之分;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可逆时会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微粒的数目保持不变;外界条件改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qucu88ns84x67j2pwjr92i2p9mf5d01dq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