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
选择题30题,填空题10题,名词解析四五题,计算题四到五题
简答加综合题大概七八题
第1章 概述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3 因特网的组成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P8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和视频)和资源共享。
1.3.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P11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按网络的作用范围:
(1)广域网 (2)城域网(3)局域网(4)个人区域网 2.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1)公用网
(2)专用网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 (2)带宽(3)吞吐量 (4)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
word . .
. .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例: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
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5)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例: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 U=90%; 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6) 往返时间RTT 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
自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共经历的时间。 (7)利用率
OSI的体系结构:从上向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IP、网络接口 名词解释: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word . .
. .
第2章 物理层
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P40
(1)单向通信 :又称为单工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包括无线电广播或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 :又称为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一方发送一方接收,一段时间后再反过来。)
(3)双向同时通信 :又称为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
(4)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即S/N,分贝(dB)为单位。即:信噪比(dB)=10log10(S/N)(dB) (例:当S/N=10时,信噪比为10dB,S/N=1000时,信噪比为30dB)
曼彻斯特编码:位周期向上跳变代表0,向下跳变代表1.也可反过来定义。
2.2.3信道的极限容量
信噪比(dB)=10log10(S/N) (dB)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Wlog2(1+S/N) (b/s)【香农公式】 (例:假定要用3KHz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
word . .
. .
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
答:C=Wlog2(1+S/N)(b/s) W=3khz,C=64khz,S/N=64.2dB )
2.3.1导引型传输媒体(优缺点)
1.双绞线:衰减随着频率升高而增大,更粗的导线可以降低衰减,却增加了导线的价格和重量。最高速率与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有很大联系。
2.同轴电缆,带宽取决于电缆的质量,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3.光缆,(1)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2)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3)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4)体积小,重量轻。 2.4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统计时分复用(STDM)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2.4.2波分复用(WDM)(本质是频分)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2.4.3码分复用(CDM)
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 特点:用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例: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word . .
. .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解:S·A=(+1-1+3+1-1+3+1+1)/8=1, A发送1 S·B=(+1-1-3-1-1-3+1-1)/8=-1, B发送0 S·C=(+1+1+3+1-1-3-1-1)/8=0, C无发送 S·D=(+1+1+3-1+1+3+1-1)/8=1, D发送1
PS:每个选项与序列S对应相乘之和再除以8,为0无法送,为1发送1,为-1发送0)
2.6宽带接入技术 :ADSL技术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上行≠下行)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答: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
7E FE 27 7D 7D 65 7E (把所有的前一个是D,后面是5的取前后部结合)
3.1.2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计算冗余码)
例题: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
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异或运算(相同为0不同为1)1101011011
0000 (看
P中最高项是几则被除数加几个0) 10011(除数看P中从最高项开始每一项,若存在则为1,不存在则为0)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余数是看最高项是几则有几位,不足的在前面补0)按照正常除法,做异或运算。见p71 p109实例。
作二进制除法,两种错误均可发展
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