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T09:13:28.989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7期 作者: 李明刚 王擎天 俞海瑞[导读] 因此,需要借助生态修复相关理论来预防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的水土流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宁夏总队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近年来水利工程发展迅速,水利工程作为一种占地面积大、扰动区域大的开发建设项目,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也有着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湖泊河流的水体及周边自然环境影响比较严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就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水利工程而言,生态修复工作要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及协调发展,从而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获得生态效益。基于此,文章就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各类生态资源越来越紧张,生态环境修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水利工程施工会对周边的水土保持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生态修复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生态修复相关理论来预防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的水土流失。 1 水土流失特点 1.1分布广、面积大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1.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 1.3土壤流失严重

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 1.4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

我国水土流失量主要来自坡耕地水力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并由此导致水土资源破坏,降低土地生产力。 1.5开发建设加剧水土流失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破坏原始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作用 2.1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土壤的蓄水能力才能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才能改善,水利工程才能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如果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轻则影响安全运营,重则淤积水库使得蓄水调洪能力下降导致垮坝。因此,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2促进水利行业综合效率提高

水利工程是人为建造的重要工程,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增高。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低、效果差、重视程度不够,也就使得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技术缺陷方面的弥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切实提升整体行业的综合效益。 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3.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生态破坏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治。一些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条件,采取引地表水或者打井、禁止放牧等措施帮助构建利于植被恢复的环境,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的区域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实行分级分块的生态修复,确保生态修复的质量和效果。 3.2过渡垦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针对过渡开发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需要退耕还林。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对于25度以上的坡地,都应当退耕发展生态林草,严格控制坡度大于25度的农田的开垦,做好坡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对于15度以下的坡地,根据坡地周围的环境,在靠近人、村和路的地方进行改造,在保证农民基本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水土保持耕作。针对由于樵采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的可以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对遭到破坏的地区进行一定时间的封闭,封闭时间一般可以为3年、5年或者8年,具体需要封闭的时间参考生态系统类型、气候、地区等因素综合确定。除此以外,封山育林还可以辅以补种植被等措施。 3.3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不断减轻导致生态破坏的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加以修复是沿河生态系统修复的重点工作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避免河流生态环境的单一性过高,单一性过高的河流生态系统容易出现破坏,应当保证河流朝着多元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要确保河流的连续性和连通性受到破坏后能够及时恢复。必要时可以设置复合断面形态,包括主河槽和护堤地,如果施工条件允许,也可以提前设置马道或者季节性河道。

3.4经济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由于经济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可以采取粮果、林果间套种植的方法帮助恢复土壤原有的肥力,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坡度进行植物的种植,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采取植物轮作的方式,提升植物的产出率。对原有生态系统生物链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措施模拟原有的生态链,逐步建立农田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3.5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水利工程的施工会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由于早先的水利工程对于环境修复这部分并不重视,并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针对这种水利工程项目应当立即停止施工,找出生态环境破坏产生的原因,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防治。比如,施工范围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种植一些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生态修复,能够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的作用。适当加强区域的生物覆盖,避免出现施工过程中大量水土流失的现象。 3.6减少生态植物的破坏,维护原有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扰动较大,尽可能的保护原有生态植物不被破坏,维护原有的生态平衡,对于一些必须要进行砍伐的植被,在其被破坏后应当适当的采取措施,替代其丧失的生态功能,防止裸露的土地产生水土流失。水利工程施工是应当尽量避开植被茂密的区域,控制整个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4.1完善加强国家政策,健全监督执法体系

当前,我国已经在水土保持的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在执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国家政策不断健全的同时,也在监督执法的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一方面需要在相关的立法工作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从而在实际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制度的修订工作,完善好相应的标准和监督执法的政策管理的体系,从而在水土保持和相应的生态修复的工作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从而保证好后续的工作有效性。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从执法角度的方面进行效率的提升从,从而对于已经产生的生态破坏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提升监督管理的实际力度,做好法律法规的执行。 4.2推进科学建设工作,提升生态修复技术水平

水土生态修复工作主要以自然修复为主,采取人工干预的辅助手段进行相应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恢复生态环境的功能和质量,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覆盖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技术人员进行生态修复的工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的工作标准进行重点区域和重点治理区域的划分和布局的工作,从而在整体区域水土宏观保持的情况之下进行政策的制定。在相应的当地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措施的生态修复的工作。其次,还需要相关工作部门对于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的过程中提供更为坚实的财政方面的支持工作,在技术提升和推广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提升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水平和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环保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加,水土流失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政府部门应加大重视程度,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以此促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立恒.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6):66. [2]杨远洋.浅析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民营科技,2018(11):99.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20-10-19T09:13:28.989Z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7期作者:李明刚王擎天俞海瑞[导读]因此,需要借助生态修复相关理论来预防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的水土流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宁夏总队宁夏银川750021摘要:近年来水利工程发展迅速,水利工程作为一种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qojm7wgvj76vac3ljxx41z4g1sgjh0185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