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设计思路】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农业生产体系相似,工业生产主要涉及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地域类型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部分,也均是近年地理高考的必考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上,先呈现知识框架,再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及其变化、工业集聚或工业分散的地理意义等典型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问题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不同类型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区位的基本原理。本部分考查形式多以图文材料形式呈现,重点考查学生利用书本知识、提取图文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设计思路一是强调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充分利用图文信息的答题技巧。 【知识构建】
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类型。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析影响工业区位主要因素及其变化;二是工业集、工业分散的地理意义;三是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自然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区位因素变化 影响 业 工业集聚 生工业联系 地理 工业地域的形成 产意义 工业扩散 与最优区位 类型 地传统工业 理区位条件分析,存工业地域类型 环在问题及措施 新兴工业 图1 【境 教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学
目标】
1.通过回忆、整理影响主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对五种工业类型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工业区位选择分析的思维模型,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2.以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线索,采用课堂讨论、读图表分析和读材料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评价工业区位选择以及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的影响,娴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为问题解决提出合理建议。运用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
3.以典型案例为材料,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目前工业发展现状。 4. 通过典型例题达到对考试要点、解题方法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1
工业集聚的地理意义、工业分散的原因和目的。 2.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和工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确定。 【课前准备】
提前让学生结合教材插图P67、表格P69记忆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结合教材知识窗P68图文信息归纳“亚洲硅谷”班加罗尔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结合教材插图P69-70记忆工业联系方式及工业集聚的地理意义。在导学案中设计关于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类型、工业集聚和工业扩散的问题与练习,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专题的熟悉程度。 第一部分:复习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地理知识,了解学生完成课前自我诊断的情况与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复习中的有意注意。 学情 诊断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课使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关于前准备部分,回答自我诊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断题的答案,充分展示自诊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己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握情况。 投影《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内容要求; ②迅速说出考点关键词 学习 目标 展示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 内容 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教师活动 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图1)。 学生活动 学生读投影图回顾本节课主要考点:影响工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工业地域类型分类 设计意图 利用图1将本节课基础知识点再呈现,帮助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再记忆;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探究活动1:工业的区位选择 表1工业主要类型 工业类型 典型工业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 指向型工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 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案例分析1】图2是非洲西部局部示意图,科特迪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该国收 获可可一直依赖外来劳动力。2014年由于邻国暴发埃博拉疫情,给可可收获带来了不 利影响,并危及世界主要的巧克力制造企业。几内亚湾沿岸石油、铝土、金、金刚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2
图2
(1)巧克力制造企业属于_______导向性工业,图中乙地是科特迪瓦的可可加工中心,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几内亚湾沿岸工业发展的条件。
【典型例题1】图3为某生产企业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单选) (1)该生产企业最有可能是
A.啤酒厂 B.汽车厂 C.玩具制造厂 D.精密仪表厂 (2)影响该生产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能源 C.劳动力 D.科技 参考答案:(1)A (2)A
思路点拨:典题1组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工业部门特点及区位因素区分企业类型。从图中人口密度与企业生产产量判断,人口越大的区域,该企业生产规模越大,因此确定影响该类型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故第(2)问选A;啤酒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应临近消费市场,符
图3 合市场指向型的区位原则,故第(1)
问选A。
【案例分析2】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布局不断向沿海迁移,甚至有向海外迁移的趋势? 教学 教师活动 内容 ①投影表1,展示导学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1,并分析归纳不同工业类型布局的原则 工业②投影典型例题1,展示导学问题区位2:完成典型例题,并归纳工业合因素理布局的方法。 及其③投影【案例分析1】内容,展示变化 导学问题3:小组讨论完成【案例分析1】,归纳评价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的思维方法,并分析归纳从材料学生活动 ①学生自主完成表1,讨论不同工业类型布局的原则。 ②学生完成【典型例题1】,讨论归纳工业合理布局的方法。 ③学生完成【案例分析1】,小组合作讨论导学问题3。 ④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案设计意图 ①强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②帮助学生进行建立科学的关于工业区位选择条件分析评价的思维模式; ③提高学生提前信息和运用信息、审题与解题能力。 3
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审题技例分析2】。 巧。 ④教师对学生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⑤投影【案例分析2】,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案例分析2】。 【内容解析】
【案例分析1】参考答案:(1)市场 交通便利;接近原料产地;劳动力丰富 (2)矿产资源丰富,海运便利,地价、劳动力价格低;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案例分析2】参考答案:我国内地铁矿石开采成本上升,且缺少优质铁矿;钢铁工业迁往沿海,降低进口铁矿石的运输成本,更加靠近国际、国内市场;沿海技术水平更高。向海外迁移,是为了充分利用海外优质铁矿石和低廉的土地、劳动力和一些国家的优惠政策。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四方面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时要结合具体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要考虑主导因素及其变化。近年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由单一要素考查向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方向转化,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同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知识。
随着科技进步,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信息通信网络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很大变化,表现为:a.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b. 交通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大多数国家仍强,市场影响越来越大;c.工厂对劳动力的数量、体力要求减弱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加强;d. 信息通信网络通达性影响越来越强。
探究活动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图5
图4
图6
4
【案例分析3】图9为西方国家称之为“微笑曲线”的文化产业价值链示意图,图10为日本现代动漫产业的产业链模式示意图。
据图分析,对我国动漫产业基地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 教师活动 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7
图8
图9
①投影4、5、6,展示导学问题1:请说出这些工业地域的名称,回忆这些工业地域形成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方向。 展示导学问题2:这些工业地域都有大型工业企业集聚现象,归纳工工业业集聚的优势。 区位②投影图7、图8,展示导学问题3:因素比较这两种新兴工业地域工业生及其产的不同特点 变化 ③展示导学问题3:工业过分集聚会产生哪些问题? ④展示导学问题4:工业分散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⑤投影【案例分析3】内容,展示导学问题5:小组讨论完成【案例分析3】,归纳工业地域发展方向。
图10
①学生导学问题1和2。 ②学生讨论成导学问题3、4。 ③学生完成【案例分析3】,小组合作讨论导学问题3,全班讨论并归纳工业地域发展方向。 ①巩固基础知识,学会比较分析 ②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③形成能根据条件的变化合理确定区域工业发展方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