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父爱动人,彰显文学魅力——朱自清《背影》赏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父爱动人,彰显文学魅力——朱自清《背影》赏析

作者:吴宗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 2020年第12期

吴宗艳

朱自清先生1925年所作回忆性《背影》语言忠实朴素,却典雅文质,字里行间,从平凡的点点滴滴中,呈现父亲的关怀和爱护。初中语文教材中《背影》全篇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历久传颂,传递出了至深的父爱的力量。如今听到朱自清三个字,第一反应就是他的代表作《背影》,在读者的心中早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父爱动人的“背影”,彰显语文文学中的魅力,在阅读课堂中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经典文学著作《背影》传递的动人情感

朱自清在现代文坛上以新诗起步,以散文著称。现代名家点评赞誉极高,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前辈,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的他在《文章例话》中点评《背影》:“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

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中说到:《背影》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借了甚么宏伟的结构和华瞻的文字,而只是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发生极大的感动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也正好代表了作者之为人。[1]

一篇经典文学著作往往给予读者深刻印象,受益匪浅,《背影》的全文立意便是如此,文章中通过描绘父亲回家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替祖母完成后事,体现了中国每一位父亲,家庭美德的共性,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一步步文章解析,引导学生在阅读写作进行指导,在课后时间进行写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新时代教育意义的主题,全面进行教育指导。

初中语文教育课本中不乏父爱教育主题,甚至更多的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每一个形象都十分典型,例如: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亨特的父亲,塑造了一个非常明智、理性、善于引导和教育的家长形象,通过自己的鼓励,一步步引导、鼓励、指导,让儿子自己去做,父亲不可能一辈子作为自己孩子的依靠,只有自己学会走路,才能主导自己的人生,克服人生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险境,逐步脱险。同时,父亲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直接或者间接的带来影响,《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中刻画了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父亲不仅严格教育和管束,在另一方面又是呵护和关爱,教导孩子学会独立,独当一面,父亲言传身教,把对女儿的关爱和爱护都深深的藏在心底,让读者体会到的是含蓄而深沉的父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父爱体现的淋漓尽致,教导年仅13岁的英子,从懵懂的少年逐步走向成熟,渐渐长大,体会生活的不易,更加坚强的面对生活,担负起了家里的重担,所以孩子的人生需要家长不断的陪伴和教导,教科书上通过简短的文字能将父爱的形象描绘的如此深刻,这也是文学经典的吸引之处和魅力所在。不仅如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一首五言诗将无私和伟大的母爱,以及对长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表达的十分真挚和自然,语文之美在于语言中蕴含的浓郁醇美的刻画,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和歌颂。在中国众多唐诗中,孟郊的《游

子吟》名列“我最爱的十首唐诗”榜首。这首诗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学生优秀读物。

初中语文教材中塑造的父母形象都离不开育人的作用,儿女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离不开家庭和校园环境,父亲作为家庭成员的一员,对子女的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是子女的为人处事,生活各种挫折和困境的指路人,为子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做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在家庭和校园环境中健康茁壮成长。

二、鉴赏《背影》细节描写及写作上的意义

1.明确全文结构,掌握阅读思路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目的就是通读全文,了解全文思路,明确学习目标,通过预习自我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思考课后题目,经过课堂讲解后,对比自己阅读答题与老师讲解的区别所在,不断总结分析阅读方法,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全文和提高阅读能力。《背影》这篇散文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全文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文章中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它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们竞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

2.分析修辞手法,明析写作方法

本文在回忆叙事描述中,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通过白描勾勒的手法,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的干干净净勾勒出深挚的父子情谊。“背影”是全文的切入点,文章多次写了父亲的背影,但更多的是对细节的描述,作者通过描述父亲穿过铁路的步履蹒跚,突出父亲对作者的点点滴滴付出都来之不易,由小见大,表达作者在人生经历对父亲情感变化过程,父子关系的转变和改善都是通过父亲无私的奉献表达出来的,父亲形象由冷峻严厉逐步在送作者上车的过程演变成敦厚柔情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内心在一瞬间感受到了父亲的不易,但是父亲在作者面前表现的确实十分轻松愉悦,三言两语“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言语简单却饱含父亲对作者的深切关怀,不需过多的笔墨,仅此而已。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全文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积累总结对阅读写作的结构化认知,学以致用。

3.鉴赏情感变化,品味文章特色

《背影》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通过描绘父亲的背影,父爱如山,彰显动人父爱,全文对父亲的外貌、语言等方面的笔墨较少,通过每一个动作细节,侧重书写父亲的“背影”,文章轻描淡写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后,花了部分笔墨传达家庭的不幸以及父亲去浦口车站送我的场景,字面上似乎没有很大的关联,但字里行间都为写父亲的“背影”埋下了铺垫。通过分析家庭的不幸,渲染了父亲的背影之中透露出的浓厚的悲情感情色彩;进一步描写父亲坚持要去浦口车站送我,才发生了后面的站台的故事,为后文刻画父亲的背影的内容做了许多铺垫。文章最后只言片语谈到“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父亲更加深入的了解,身体上细微的变化给了作者长久以来从未有的感受和了解[2],升华了全文的父爱和人生成长必须经历的思考。在语文学习和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教导学生写作制造悬念、渲染、铺垫的方法,从而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思考性。如果每一位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社会问题,剖析点评,有自己的见解,能把这些社会焦点立意放入自己的写作之中,会把文章的思想层面提高到一个新的领域,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也能引发读者对于社会中人事的关注及思考[3]。

三、结语

《背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写作指导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启发性,通过生活中简简单单、十分常见的父子之间的感情刻画,填补了作文写作中的“假、大、空”现象,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的积累,更加可以体现生活小事的真挚感情,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将生活点滴具体化,完善写作思维逻辑,将阅读中的素材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只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选择具有代表性、易于教导学生阅读写作的片段解读,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获得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彰显语文文学魅力,绽开思维之花。

参考文献:

[1]任得宝.教材全解 八年级语文.济南市: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40.

[2]钱臻臻.巧用助学系统切入教学目标——《背影》备教札记[J].语文教学通讯,2019(35):56-57.

[3]梁作富,房紫薇.以《背影》为素材指导学生写作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5):209-211.

吴宗艳,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教师。

父爱动人,彰显文学魅力——朱自清《背影》赏析

父爱动人,彰显文学魅力——朱自清《背影》赏析作者:吴宗艳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0年第12期吴宗艳朱自清先生1925年所作回忆性《背影》语言忠实朴素,却典雅文质,字里行间,从平凡的点点滴滴中,呈现父亲的关怀和爱护。初中语文教材中《背影》全篇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历久传颂,传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qnue3sue434ka295j7z7yqpo85slb00d1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