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冬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冬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应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因为秋冬季气候干燥较谅、气温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飘浮在空气中的花粉、粉尘增多及螨虫感染,同时,学校、幼儿园又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学生的抵抗能力较成年人弱,以及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一般是以儿童青少年为易感对象,为做好防控工作,增强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下面简单介绍一些相关知识:法定乙类呼吸道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甲类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管理)、麻疹、肺结核、流脑、百日咳、白侯、猩红热,丙类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其它未列入法定呼吸道传染病还有水痘、带状疱疹等。也包括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新列入的法定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是什么? 传染源:大多为发病期患者。

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即患者讲话、咳嗽、喷嚏时的唾液飞沫)、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染。

2、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

①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发病有季节性,一般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潜伏期短,多数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个小时,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暴发流行。临床

特点为全身中毒症状重,表现为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全身酸痛,但呼吸道症状轻。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得病后可表现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体弱者和老年人得病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根据多年来对流行性感冒发病的监测,每年冬季可出现一个季节性发病高峰,易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传播和发病。应注意预防,平时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多加强户外锻炼活动,提高抗病能力;流行季节少去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得病后应注意休息,及时就诊治疗。

②普通感冒:则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变化大,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的,没有季节性,且症状较轻,以散发为主,不会引起大的流行。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

③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人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发病,禽流感主要在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中间传播,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都有传染性,偶可感染至人。临床表现与人类流感相似,但由于禽流感是近年来刚刚来到人间的新病毒,人类普遍对它缺乏抵抗力,接触后容易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就症状而言,流感病情较重,恢复较慢。而普通感冒表现症状单一,发病周期短,容易治愈。普通感冒患者一般可以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一周以后即可痊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

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易感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潜伏期1-7日,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临床分为普通型、暴发型二种类型,暴发型病死率极高。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四肢与躯干可出现淤点、淤斑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危及生命。冬春季是流脑好发季节,儿童是主要感染对象,部分青少年亦可感染发病。预防措施主要为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衣被;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易感儿童可接种A群流脑多糖体疫苗预防。一旦出现类似流脑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预防流脑措施:一是要注意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不探视病人。二是要保持个人卫生,多晒太阳,饭前便后勤洗手。三是饮食要合理,进餐时生吃几瓣大蒜也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预防方法。四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和运动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五是尽快进行流脑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脑疾病的最佳途径。六是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七是一旦发生流脑病人,要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⑤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一侧或二侧腮部,以肿胀、发热、不化脓、易传染为其特征。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常见于冬春季节。以4-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一次得病之后,可有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本病者,极为少见。本病可并发睾丸炎、重型脑炎及心肌病。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头痛、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其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并伴有疼痛。该病易出现腮腺炎脑膜脑炎、肾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冬春季是该病的好发季节。5-15岁儿童和少年感染为主。预防措施上,应做到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幼托机构加强晨检,小学校应注意对学生健康状况观察,一旦发现流腮病人应集市离所、园、校,去医院诊治,做好幼托机构日常性消毒隔离工作。对易感儿童可应用“麻风腮”联合疫苗或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⑥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凡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均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最长可达21天。患病初期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和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4天开始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于耳后发际,自上而下迅速发展到面颈、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至手心、足底。3~5天皮疹出齐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精神、食欲好转,咳嗽改善而痊愈。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整

个病程约10~14天。病重者呼吸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传播迅速。早春季节为麻疹好发季节。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易在幼托、小学等集体单位出现暴发。部分青壮年亦可感染发病。预防措施应做到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加强户外锻炼;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人及时去医院诊治;学校应加强凭证入学的检查,及时做好补种工作;对满月龄以上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可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免疫预防。

⑦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但近年来在青少年中风疹暴发流行中的病例时有报道,尤其是怀孕初期的孕妇如果感染风疹病毒,90%的胎儿可能出现畸形。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一般持续3天后消退,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伴触痛,合并症少见,完全恢复正常则常需数周。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关节痛、脑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死产或发生畸形。好发季节为冬春季节。感染主要对象为5-9岁儿童,部分成年人、孕妇、育龄妇女也可感染本病。预防措施上应注意加强

冬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冬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应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因为秋冬季气候干燥较谅、气温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飘浮在空气中的花粉、粉尘增多及螨虫感染,同时,学校、幼儿园又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学生的抵抗能力较成年人弱,以及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呼吸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qmno2lqs5797950lpza3sk4u09qt500fl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