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7.31)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国考行测题]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农业发展和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启动资金,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则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也就为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B.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C.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 D.城市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判断推理
2.某运动服装品牌在宣传其产品时称,人们的穿着打扮也反映他们的性格,该品牌服装的拥有者是具有年轻人的朝气活力、蓬勃向上的人。
如果上述陈述属实,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 A.拥有该品牌服装的都是年轻人
B.除了该品牌服装,拥有其他服装都不能表现一个人的朝气活力、蓬勃向上 C.拥有该品牌服装的人比未拥有该品牌服装的人更具有年轻人的朝气活力、蓬勃向上
D.一些不具有年轻人的朝气活力、蓬勃向上的人拥有了该品牌服装可能会被认为是具有该性格的人
3.卡尔契斯是由火山岩构成的地区,其中布满了许多沟渠,从史前的冰川地点流向一条河流,这些沟渠明显的是由流动的河水冲凿而成。冲凿是在冰川融化时逐渐发生的。这一点已普遍被当作事实为人接受。但是,一个地理学家得出如
下结论:沟渠是在短时间内由巨大的洪水冲凿而成的。沟渠确实显示出迅速形成的地形依据。但是,洪水理论一开始就遭到排斥,因为科学家了解到没有出现过使那么多的冰忽然融化的自然进程。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文所描述的矛盾?( ) A.暗示沟渠是由水冲凿出来的波纹已在沟渠的地表被发现
B.科学家现在相信,史前冰川曾阻拦一片水源,逐渐形成一片大湖,然后冰川溃决
C.在史前时期,不止一个冰川出现在那一地区
D.人们知道卡尔契斯在许多方面与其他由火山岩构成的地区的形成相似 三、数量关系
4.某项目由1名十级工和2名八级工5天完成了总量的1/8之后,改由1名八级工和2名六级工继续工作,他们又经过50天之后完成了剩余的工作量。如果十级工的工作效率是六级工的2倍,那么该项目如果由十级工、八级工和六级工各1名合作,能在第几天完成?( )
A.35 B.40 C.45 D.50
5.一只小船,第一次顺流航行48千米,逆流航行8千米,共用10小时;第二次用同样的时间顺流航行24千米,逆流航行14千米。这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
A.2 B.4 C.5 D.8 四、资料分析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10题。
2013年12月下旬,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2236.23亿元,占GDP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4%目标。
另外,公告还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小学生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增长23.42%,其中农村增长26.30%,增长最快的是贵州省(47.35%)。经费上,农村增速超过全国增速,且增速最快的省份全部为中西部省份。
然而,在实现4%目标的同时,2013年5月6日湖北省洪湖市,12月28日
黄冈市罗田县先后发生老师罢课,要求提高工资待遇,暴露出教育经费达标后深层次的问题。
表 2003~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情况
6.2004~2012年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其占GDP比重:( ) A.前者不断增加、后者不断上升 B.前者不断减少、后者不断上升 C.前者不断增加、后者不断降低 D.前者不断减少、后者不断降低 7.资料显示,全国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在:( ) A.2003年 B.2012年 C.2009年 D.2011年
8.2012年与2003年相比,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了:( ) A.5.8倍 B.6.8倍 C.7.8倍 D.4.8倍
9.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速最快的省份全部为:( ) A.中东部省份 B.东北部省份 C.中西部省份 D.东中部省份 10.资料数据表明:( )
A.2012年全国普通小学生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增速农村快于全国 B.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万亿元
C.2012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增长最快的是广东省 D.2012年湖北省教师罢课暴露出教育经费达标后浅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