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标定位】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在细胞中的含量。 3.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教材回归】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如C、H、O、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如Fe、Mn、B、Zn、Cu、Mo等称为微量元素。
(一)实验原理
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 + 斐林试剂淀粉 + 碘液C
H
O
N
P
S
K
Ca
Mg
Fe
Mn
B
Zn
Cu
Mo等
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97%)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占85%~90%(各种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盐:占1%~1.5%(细胞中含量很少)
蛋白质:占7%~10%(鲜细胞中只比水少,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干细胞中
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脂质:占1%~2%
糖类 核酸 占1%~1.5%
化合物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50℃~65℃水浴加热 约2min 砖红色沉淀
蓝色
橘黄色;脂肪 + 苏丹Ⅳ染液紫色
脂肪 + 苏丹Ⅲ染液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二)实验流程 1.还原糖的检测
选材:选取含糖量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呈色反应
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糖
- 1 -
制备组织样液:制浆→一层纱布过滤→取液
待测组织 样液2mL 刚配制的斐 林试剂1mL 蓝色→棕色→砖红色
振荡 呈现蓝色
50℃~65℃ 温水中加热约2min
绵阳外国语学校 高中生物备课组
2.脂肪的检测 方法一:
待测组织样液 + 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
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染色: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
丹Ⅲ染液,染色3min(若用苏丹Ⅳ染液,染色1min)
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制片薄片表面的浮色
制成临时装片: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观察:首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楚;再换用高倍显微
镜进行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结论: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
3.蛋白质的检测
取材:选取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植物常选用浸泡1~2天的黄豆种子或豆浆,动物常选用鸡蛋
白稀释液
制备黄豆组织样液 制备鸡蛋白稀释液
双缩脲试剂 A液1mL 摇匀
振荡摇匀 振荡 双缩脲试剂B液4滴 制备生物组织样液 待测组织 样液2mL 呈色反应:
无色
紫色
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 4.淀粉的检测 取材:马铃薯匀浆
检测
待测组织 样液2mL 碘液2滴 摇匀
蓝色
结论:马铃薯匀浆样液中含有淀粉 【要点突破】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不同生物体元素组成的关系:种类大体相同,但同一元素的含量比例相差很大。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在生物体内可能还含有一些非必需的元素,如人体内可能含有重金属Pb。
3.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在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这表明C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
4.在细胞鲜重中,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是:O>C>H>N;在细胞干重中,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是:C>O>N>H。
- 2 -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教案) §1-2《组成细胞的分子》
5.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归根结底是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因此,从元素的种类看,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可见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从元素的含量看,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可见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又具有差异性。
6.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几种化学元素: 元素种类 N P K Mg 主要生理作用 ①各种光合酶、叶绿素和ATP等的组成元素;②可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使叶面积增大,从而增大光合作用的面积 ①叶绿体双膜和基粒的组成成分;②ATP和叶绿体DNA的组成元素 ①可使植株抗倒伏,保持挺拔状态,从而接受充足的光照;②可促进光合作用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合成和运输 Mg是合成叶绿素分子的必需成分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1.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的糖叫做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等。 2.成熟的番茄汁、西瓜汁、辣椒汁、血液以及甘蔗等不能用作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3.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4.蛋白质检测的最佳材料是鸡蛋白,因为其蛋白质含量高,配制的提取液透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颜色明显。但是,鸡蛋白必须稀释,以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
5.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种类 项目 成分 鉴定物质 甲液 0.1g/mLNaOH溶液 斐林试剂 乙液 0.05g/mLCuSO4溶液 A液 0.1g/mL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 B液 0.01g/mLCuSO4溶液 还原糖 蛋白质 作用原理 还原糖可将新配制的Cu(OH)2还原为Cu2O Cu2+与肽键反应形成络合物 添加顺序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甲液与乙液必须等量混匀后才能注入,并且要现配现用 50℃~65℃温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必须先加入A液,造成碱性反应环境后再滴加B液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紫色 〖达标自测〗
1. 在大熊猫的骨骼肌细胞中,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 A )
A.C和O
B.C和H
C.O和C
D.H和O
( C )
2. 下列有关化学元素中,属于组成家兔身体主要元素的一组是
A.C、H、O、N、P、K C.S、P、O、C、H、N
B.C、H、O、S、P、Mg D.N、S、P、Ca、Zn、Fe
( D )
B.种类和含量都相差很大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
- 3 -
3. 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化学元素,则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A.种类相差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C.种类和含量都大体相同
绵阳外国语学校 高中生物备课组
4. 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加入斐林试剂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先加入甲液,后加入乙液
B.先加入乙液,后加入甲液 D.以上操作方法都是错误的
C.将甲液与乙液混匀后再加入 A.淀粉
B.脂肪
( C )
5. 下列能与硫酸铜在碱性环境中发生反应而生成紫色物质的是
C.淀粉酶
6.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时,需要加热的是
( C ) ( D )
D.DNA
A.脂肪的检测 B.蛋白质的检测 C.淀粉的检测
D.还原糖的检测
【自我校对】
一、20 大量 微量 最基本 基本 主要 大量 微量 二、最多 水 最多 最多
三、(一)斐林 加热 砖红 碘 蓝 苏丹Ⅲ 橘黄 苏丹Ⅳ 红 双缩脲 紫 (二)1.较高色 白色 蓝 蓝 棕 砖红 2.苏丹Ⅲ 低倍 橘黄 3.蛋白质 鸡蛋白 无 紫 4.蓝
- 4 -
白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资料(教案) §1-2《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课标定位】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材回归】
元素组成: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很多重要的蛋白质还含有P、S两种元素,有的也含微
量的Fe、Cu、Mn、I、Zn等元素
种类: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R(侧链基团)——可变结构:决定氨基酸的种类 结构通式: 结构 结构特点 H—N—C—C—OH
H H O 不变结构:决定是否为构成生物体
中蛋白质的氨基酸
基本单位——氨基酸
二肽 ①每种氨基酸分子中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原子(—H)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②各种氨基酸分子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R1 O H R2 R1 O H R2
酶
H2N—C—C—OH H—N—C—COOH H2O + H2N—C—C—N—C—COOH
H H H 肽键 H 概念: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概念: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多肽 种类:含有三个氨基酸的叫做三肽,含有四个氨基酸的叫做四肽,依此类推
结构: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肽链能够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结构:由一条或多条肽链构成,肽链之间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结合在一起。这些肽链既不呈
直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规则地螺旋、折叠、盘绕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 结构特点——多样性: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差
万别,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
决定
蛋白质
结构蛋白: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羽毛、
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功能特点——多样性 ①有些具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②有些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
功能蛋白 ③有些具有信息传递作用,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
④有些具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可抵御抗原的侵害 ⑤有些具有识别作用:如糖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等
【要点突破】
一、蛋白质分子的含量
蛋白质分子在(鲜)细胞中的含量只比水少,大约占细胞鲜重的7%~10%,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在干细胞中的含量最多,约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