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总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 9 章 系 统 总 线

基本知识点: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总线的结构;总线的裁决(仲裁)方式,包括三种集中裁决方式;总线通信控制,包括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半同步通信和分离式通信。

重 点: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总线的裁决方式;总线通信控制。

难 点:总线的裁决方式;总线通信控制。

知识点 1:总线概述

要点归纳

1. 总线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 5 大部件之间的互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各部件之间使用单独的连线,称为分散连接;另一种是将各部件连到一组公共信息传输线上,称为总线连接,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传送信息的线路,总线具有以下特点。

☆ 信息传输:总线实际上是由许多传输线或通路组成的,每条线可一位一位地传输二进制代码,一串二进制代码可在一段时间内逐一传输完成。若干条传输线可以同时传输若干位二进制代码。

☆ 共享: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 分时:在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收相同的信息。

机器总线由总线控制器管理,总线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有总线系统的资源管理、总线系统的定时及总线的仲裁和连接。

2. 总线的分类

总线按连接部件划分如下。

☆ 片内总线。指芯片内部的总线,如在 CPU 芯片内部,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寄存器与逻辑部件之间互连的总线。

☆ 系统总线。指 CPU、主存、I/O 设备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按系统总线传输信息的不同,又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三大类。

☆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各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它是双向传输总线,其位数称为数据总线宽度,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一般为 8 位、16 位或 32 位。

☆ 地址总线:用于指出数据总线上的源数据或目的数据在主存单元的地址或 I/O设备的地址,也就是说地址总线上的代码用来指明 CPU 欲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 端口的地址,由 CPU 输出,单向传输。地址总线的位数与存储单元的个数有关,如地址线为 20 根,则对应的存储单元个数为 220个。

☆ 控制总线:用于发出各种控制信号,通常对任一控制线而言,它的传输是单向的,如存储器读/写命令都是由 CPU 发出的,但对控制总线总体而言,又可认为是双向的,如当某设备准备就绪时,便可通过控制总线向 CPU 发送中断请求。常用的控制信号有:时钟、复位、总线请求、总线允许、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主存读/写、I/O 读写和传输响应等。

☆ 通信总线。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通信。通信总线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 串行通信:指数据在单条 1 位宽的传输线上,一位一位地按顺序分时传送,如 1 字节数据在串行传送中要通过一条传输线分 8 次由低位到高位按顺序逐位传送。

☆ 并行通信:指数据在多条并行 1 位宽的传输线上,同时由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如 1 字节的数据在并行传送中要通过 8 条并行传输线同时由源地址传

送到目的地址。

只有数据总线是双向传输的,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是单向传输的,都是从CPU发出的。

3. 总线的性能指标

总线的性能指标如下。

☆ 总线宽度:是指数据总线的根数,用 bit(位)表示,如 8 位(8 根)、16 位(16根)、32 位(32 根)、64 位(64 根)等。

☆ 总线带宽:可理解为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即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通常用每秒传输信息的字节数来衡量,单位可用 MB/s(兆字节每秒)表示。总线带宽=总线工作频率×(总线宽度/8),如总线工作频率为33MHz,总线宽度为 16 位,则总线带宽=33×(16÷8)=66MB/s。

☆ 总线工作频率:总线上各种操作的频率,等于总线周期的倒数,即总线工作频率=1/总线周期。实际上是指一秒钟内传输几次数据。

☆ 总线周期(总线传输周期):是指一次总线操作所需的时间(包括申请阶段、寻址阶段、传送阶段和结束阶段)。总线周期通常由若干个总线时钟周期构成。而总线时钟周期就是机器的时钟周期。

☆ 总线时钟频率:指机器的时钟频率,总线时钟频率=1/总线时钟周期。

☆ 时钟同步/异步:总线上的数据与时钟同步工作的总线称为同步总线,与时钟不同步工作的总线称为异步总线。

☆ 总线复用:一条信号线上分时传送两种信号称为总线复用。例如,在一组物理线路上可分时传输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

☆ 信号线数: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种总线数的总和称为信号线数。

☆ 总线控制方式:总线控制方式有突发工作、自动配置、仲裁方式、逻辑方式和计数方式等。

【例 】设某系统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 6 字节信息,总线时钟频率为20MHz,一个总线周期占用 2 个时钟周期,求该总线带宽。

解:总线时钟频率为 20MHz,一个总线周期占用 2 个时钟周期,所以总线工作频率=20MHz/2=10MHz,总线的宽度=6×8 位,所以总线带宽=总线工作频率×(总线宽度/8)=10MHz×6B=60MB/s。

4. 总线的信息传输方式

1)串行传输方式

信息以串行方式传送时,只有一条传输线,且采用脉冲传送,即数据 0 或 1 按位顺序传送(以脉冲信号“有或无”的形式传送),每拍(次)传一位。其特点是线路成本低,传送速度慢。适用场合:主机与低速外设间的传送、远距离通信总线的数据传送、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

串行传输信息的速率通常用波特率和比特率来表示。

☆ 波特率:每秒钟传送的数据位数。

☆ 比特率:每秒钟传送的有效数据位数。

【例 】利用串行方式传送字符,假设数据传送速率是 120 个字符/秒,每一个字符格式规定包含 10 个数据位(起始位、停止位、8 个数据位),问传送的波特率是多少每个数据位占用的时间是多少比特率又是多少

解:波特率=10 位×120/秒=1200。

每个数据位占用的时间 Td是波特率的倒数,所以 Td=1/1200=×10-3s=。每个字符对应的 10 个数据位中只有 8 个有效数据位,所以比特率=8 位×120/秒=960。

2)并行传输方式

利用并行方式传输二进制信息时,每位数据都需要单独一条传输线,从而使得多位二进制数码在同一时刻同时进行传送。并行传输一般采用电位传送。由于所有的位同时被传送,所以并行数据传送比串行数据传送快得多。特点是线路成本高,传送速度快。适用场合:短距离的高速数据传输。

3)复合传输方式

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中,总线可以分别完成传送地址和传送数据的任务,或者当多部件共享总线时,各部件根据控制命令,分时使用总线来完成自己的数据传送任务。也就是说,复合传输方式有两个概念:

☆ 数据和地址信息分时享用总线,即总线复用方式。

☆ 共享总线的部件分时使用总线,即总线分时方式。

复合传输方式的优缺点如下。

☆ 优点:可提高总线的利用率,减少总线的信号线数量,从而降低总线的成本。

☆ 缺点:会影响总线操作的速度。

猝发传输是指在一次传输地址后,利用连续多个数据时间依次传输多个数据的方式。一次猝发式传输总线周期通常由一个地址周期和一个或几个数据周期组成,也称为并发传输或成组传输方式。

5. 总线标准

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总线

第9章系统总线基本知识点: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总线的结构;总线的裁决(仲裁)方式,包括三种集中裁决方式;总线通信控制,包括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半同步通信和分离式通信。重点: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总线的裁决方式;总线通信控制。难点:总线的裁决方式;总线通信控制。知识点1:总线概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qewc3erjg0mq5e7eayt5nd0e7n2yj017a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