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答:(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品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3)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
答:(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5)采用头脑风暴法(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2.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答:(1)形成程序性知识。(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丰富练习形式、注意举一反三、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特定性。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生成性。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3)有效的监控。强调学生要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过程二者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确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4)个人效能感。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中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
3.表现性目标教学目标设置的一种方式。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
4.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7.移情指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主要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9.趋—避式冲突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的影响的心理冲突。
10.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进行规划和组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和如何评价进行设计。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2)成就目标分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3)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答:好奇、兴趣、愉快、焦虑。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答:(1)把握愉快四因素。(2)明确挑战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答:(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答:(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答:(1)了解学生的需求。(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答:(1)教师的课堂动作能力。(2)教师的移情。(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焦虑。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1)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效地教学。(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的方法:确定表现的而非结果的目标;确定挑战性的而非轻而易举的目标;设置现实的而非非现实的目标;设置短期目标而非长远目标。(3)成就动机训练:分为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六个阶段。(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答:(1)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答:(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加强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7)加强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A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2.自律皮亚杰对儿童品德发展划分的第三个阶段,又称可逆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 3.合作学习是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师生之间多向沟通、充分互动、共同发展的小组学习形式。
4.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其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
5.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理倾向。
三、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 2.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行为。(√)
3.记忆一份材料时,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开始和末尾部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4.处在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往往表现为:不服从权威,我行我素。(×) 5.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6.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简答题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答: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答:(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士气。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5)有效应对挫折。(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7)做好情绪管理。
六、论述题
1.试评述罗杰斯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答:罗杰斯主张学习是意义学习、自由学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共同组成学习小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的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态度及性格的学习,突出学习中的情感成分,重视对学生的人格的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的,他们能否有效地从事自我选择、自我指导、自我发展是令人担心的。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掌握。不可否认,情感因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成分,学生人格的完善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向学生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1)教师角色适应。(2)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3)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心理适应问题。包括生涯的不适应、知识的不适应、能力的不适应及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其他不适应。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5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解答思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3.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二)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
2.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3.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三)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P213——225 (四)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P226
(五)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六)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