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展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实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实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最普通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自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道如何来上。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作文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考,生活周围很多题材就会跃然纸上。下面谈谈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充分挖掘校园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命所在,对于学生来说,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我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设计了《校园中的喇叭花》这个综合实践观察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旨在通
过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其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水平,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花、赞颂花、保护花,激发他们对花的保护意识和对学校的喜爱之情。在学生实践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仔细寻找出花坛中的喇叭花,并实行认真地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立刻有个学生回答:“我发现喇叭花的形状像喇叭。”我立即给予了肯定。又一个学生走过来说:“喇叭花不全是粉红色,它的花蕊是淡黄色的,花瓣中间是白色的。”“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能抓住细节来说。”我的话音刚落,很快一个男孩兴奋地说:“老师,喇叭花的花朵是圆形的,颜色由内到外逐渐变深,由黄色变白色,由白色变紫色,由紫色变红色!”经他这么一说,其他孩子马上围过去,都认真地观察着。我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体验:“孩子们,喇叭花的茎和叶子是——?”孩子们齐声说:“绿色的。”这时,我身后的一个小女生说:“它的茎细长细长的,像根绳子。”“那它的叶子呢?”孩子们纷纷地说:“像爱心、像苹果、像蝴蝶……”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在《掩耳盗铃》这个节课中要求学生从“角色扮演”中去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刻的理解这则寓言,以至这则寓言所要表达的道理能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时,我们仅仅简单地把寓言逐字逐
句的解释一番,然后机械的要求学生背诵一通,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但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但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新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准确引导了。所以,在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在上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的猜谜语这个内容时,我用“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预先准备已写有词语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几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徐晨阳同学表演的“捉”,只见他用绳子捆住了自己的手和脚,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捉”这个字。第二个是罗文彬表演的“甜”只见他一边走一边用舌头舔着手中甘蔗,然后两手一伸说:“太——。”同学们站了起来说:“甜”。我也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的表演鼓起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