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 模拟题及答案 第4套
选择题
1、当前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 c ) 三个方面。 A、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 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C、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 了解、理解和应用
2、信息技术发展第一代是(b) A、 晶体管时代 B、 电子管时代
C、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D、 集成电路时代
3、powerpoint用于书写帧幻灯片的说明内容的是(d) A、 幻灯片视图 B、 工作区 C、 大纲试图区 D、 备注页区
4、powerpoint用于制作幻灯片的是(b) A、 备注页区 B、 工作区 C、 大纲试图区 D、 幻灯片视图
5、下面的(D)例子一般不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互动模拟情景来实现。 A、 万有引力
B、 种子的受精过程 C、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D、 血液
6、进行英语写作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时把某一范文或是某一学生的作文转播到所有学生的终端,进行讲评,让学生有直观、具体的认识,这中形式能够(B) A、 为教师的演示教学提供新的方式 B、 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的共同体 C、 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的英语学习 D、 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7、在数和代数部分与信息技术的连接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B)方式与“在实际情景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的内容标准相结合。 A、 可以操作软件探究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和转化 B、 运用适当的数学符号,可以使用ICT交流结果
C、 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形特征 D、 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绘图软件体会比例的概念
8、在作文方面,小学语文“四结合”试验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由(D)六个教学环节所组成的教学模式。
A、 创设情境-个别观察-整体总说-局部分说-打字表达-评议批改 B、 创设情境-指导观察- 局部分说-整体总说-讲演-小组批改 C、 创设情境-个别观察-整体总说-局部分说-协作-评议批改
D、 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局部分说-整体总说 -打字表达-评议批改 9、以下那种学习模式不属于接受学习?(C) A、 有意义接受学习 B、 直接学习
C、 真实性任务学习 D、 模仿学习
10、借助录象等视频技术,以历险故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问题情景属于(A) A、 基于问题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探究训练 D、 抛锚式教学
1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有著名教育心理学家(A)提出来的。他认为,以听、看、读为主要方式的接受学习不一定就是被动的、机械的、记诵的。 A、 奥苏贝尔B、 维果斯基C、 布鲁纳D、 斯金纳
12、操作与练习性软件要具有系统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出题速度可快可慢B、 设计好出题顺序C、 不提供指导D、 不使用动画和声音 13、关于操作与练习型软件的教学反馈,说法正确的是(C) A、 反馈时直接指出错误
B、 采用图象和声响形式的反馈效果比文字反馈要好 C、 要提供即使的反馈
D、 整个操作和练习的教学活动完成以后,不必多学生的进步情况做出反馈与分析 14、软件的“有线性的横向导航”与信息组织结构( c )相对应。 A、 知识点之间兼有并列、递进 B、 知识点之间递进深入 C、 知识点之间互相平行并列 D、 知识点之间互相关联
15、按照教师所提供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可以将学习资源划分为(A) A、 预设资源、相关资源和泛在资源 B、 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 C、 文字资源、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 D、 预设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
16、我国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包括( D)大方面
A、 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合作与交流、学习与发展 B、 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合作与交流、学习与实践 C、 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合作与发展、学习与交流 D、 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合作交流、学习与发展 17、信息技术发展第五代是(B) A、 电子管时代 B、 多媒体网络时代
C、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D、 集成电路时代
18、情境性学习是( c)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D、 人本主义
19、美国信息素养国家标准的具体内容是 (A)
A、 基本操作和概念;社会、伦理及人文问题;技术效能工具;技术通信工具;技术研究工具;技术问题解决和决策工具
B、 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学习环境
C、 基本操作和概念;社会、伦理及人文问题;技术效能工具;技术研究工具;信息组织工具
D、 基本操作和概念;获取信息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能力;组织信息能力 20、根据认知主义理论,我们不能推导出增强学习的原则是(B) A、 定向与回忆 B、 接近性原则 C、 个别化 D、 智力技能
21、信息技术由于课程整合的承担主体有多个层面,下面的(A)不是国家层面所需要所做的工作。
A、 组织教师培训,延请专业研究队伍进行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指导 B、 规划信息技术与国家课程内容标准的可能的整合点 C、 建立全国性的教育信息数据中心
D、 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标准
22、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往往存在 (a) 三种典型的课堂组织形式。 A、 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B、 班内活动、课外活动和个别活动 C、 整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D、 集体活动、个别活动和网上活动
23、信息技术发展的(D)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学,而且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A、 计算机辅助教学 B、 学习工具 C、 学习环境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4、用鼠标单击“(C)”按钮,即可放映幻灯片,在放映的过程中,如果想不按顺序放映某幻灯片,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定位”,在单击弹出的幻灯片的标题即可。 A、 幻灯片浏览B、 幻灯片视图C、 幻灯片放映D、 大纲视图 25、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包括( C ) 方面。 A、 有效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B、 选择和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 C、 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能力 D、 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26、在进行教师培训时,强调“在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对技术的掌握,把技术
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思想的改变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提高技术”是( C) A、 分离模式 B、 锯齿模式 C、 整合模式 D、 交替模式
27.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改革中,下图的(C)描述了“教师逐渐撤去支架,让学生自己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注:圆圈代表教师,方框代表学生
28.在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B),学生可以在网络或光盘上搜索与阅读相关的资源,进行专题学习。 A. 识字教学部分 B. 阅读部分 C. 写作部分
D. 口语交际部分
29.[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三—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D) A. 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适当性、全面性、倾向性、个别性 B. 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相关性、全面性、倾向性、差异性 C. 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相关性。适当性、倾向性、整合性 D. 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相关性、适当性、全面性、倾向性
30.一般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要在教育中实现三大功能;既作为(A) A. 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 B. 学习媒体、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 C. 教学媒体、教学工具和教学对象 D. 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认知工具 判断题:
1. 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大约要经历这样五个阶段:计算机素养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予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给予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对)
2.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应该既包括学科内容目标,又包括信息技术能力目标。而且信息技术能力目标是为完成学科内容目标服务的。(对)
3. 不能用信息技术与地理整合的方式来模拟变化不断的地理区域性和综合性。(错) 4. 地理、历史、思想与品德都属于自然科学。(错) 5. 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灵活的认知工具,如数据收集、处理、表达、交流等方面的工具,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发展。(对)
6.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学生和教师都是信息的来源,这种环境是可以由学习者控制的、允许学习者在特定内容领域里探索和验证架设的发现式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学者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路径学习。(对)
7.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如数据库、电子表格、图标制作、甚至简单编程等),可以与数学课的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对)
8. 信息技术已经全方位地影响了我们地整个社会,电子写作、电子化阅读、搜集和处理电子信息地能力成为现代人一项重要地基本素质。(对)
9. 基于IT的协作学习,是指能支持多个学习者群体针对共同任务进行合作学习的,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和合作学习提供共享环境的信息技术系统。(对) 10. 探究学习的核心是提出假设,获取数据,验证假设。(对)
11. 教师在操练和练习活动时只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不一定遵循教育和心理学原则,也不必考虑学生特点。(错)
12. 在教学层面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教学模式为整体单位来设计的。(对)
13. 专题学习网站的网上自我评价系统是指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新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并将其设计成基础性强、覆盖面广、难度适宜的题库,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对)
14. 用软件取代教师比用个别辅导软件作补充教学效果更好。(错) 15. 信息技术发展第四代是多媒体网络时代。(错)
16.在电脑教室中,电脑等硬件纵排方式是将电脑一排一排地放置在教室中,其特点是便于教师和全班学生交流,与传统课堂座位安排相似,学生较为适应。(错) 17.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学观念既与其电脑经验显著相关又与其学习和教学观念显著相关,即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越高,学习和教学观念越先进,进行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可能性越高,效率就越好。(对)
18.1920年代,华生倡导行为主义,强调只研究可以观察或者改变的行为。( 对 ) 19.在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我们要明确所要整合的是什么类型的课程。比如,从课程功能作用来划分,可以分为显形课程与隐形课程。(错)
20.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学技术所作的定义是:“为了学习,对其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对) 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错)
22、展开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应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对)
23、为了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校需要采取各种渠道和形式组织教师培训,可以组织教师到相关机构参加培训,也可以请专家到学校进行培训,还可以展开校本培训,甚至是本校骨干教师培训其他教师。(对)
24、分离模式使人们的关注点从物转到人,整合模式使人们的关注点从技术转到思想观念。锯齿模式是分离模式和整合模式的结合体,是整合模式的具体实现方式。(对)
25、学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革的中心和基地,改革能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改革的理解、认同以及对实施改革的积极领导。(对) 26、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上一种有效的教师成长的方法,是新手教师走向专家教师的捷径。(对)
27、课程改革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错)
28、在信息技术课程里,学生要学习从浅到身、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从硬件到软件的各种计算机和互连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对)
29、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教师将“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知识点与科学学科的教学知识点整合,例如让学生以“黑客”为主题,分小组就“黑客”的历史、“黑客”袭击曾经造成的严重危害、著名的“黑客”介绍、如何防止“黑客”袭击等问题搜集资料、进行交流。(错)
30、小整合观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