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机构不完善
音乐教育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进行的,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音乐是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作为于艺术教育,属于审美教育范畴。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接受音乐知识和技能来不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根据相关调查和文献的整理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领导还没有真正理解中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理解培养中职学生正确欣赏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育思想观念、态度,实施方式、方法以及投入力度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欠缺,这些也都是制约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问题。除此之外,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设立艺术教研室,而艺术教研室作为促进中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教学组织,是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保证。现今情况下,虽然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但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机构仍旧不完善,这也是阻碍该校音乐教育教学正常发展的问题之一。
2.师资力量的欠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仍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校数量的增加,以及各个学校的扩招,这其中也包括了中等职业学校。然而,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原有的教师数量很难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同时,原有外聘制和兼职制的音乐教师也很难再满足扩招后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需要学校不断完善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相关调查和文献统计来看,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在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多以外聘制和兼职制为主,因此,音乐教师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时常出现。这一问题又可以具体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偏低,表现在很多音乐教师甚至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创新,对于音乐的认识更是不够充分,其次,则是由于音乐课在学校中并不受重视,时常出现缺课断课的现象,致使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降低。 3.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音乐课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但不同的学校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也各有不同,有因为重视素质教育而对于音乐课程十分重视学校,也有因为教
学方向不同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学校。根据相关调查能够了解到中等职业学校对于音乐课程并没有显现出足够重视程度。而音乐课作为副课,开设的节数也多为一周一节或是两周一节,这种课程设置也极大地阻碍了音乐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之中的发展。教学质量的高低受到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的直接影响,同时教学质量的好坏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工作态度的主要依据,有好的工作态度就会有好的教学质量,进而课程设置也会更加的科学合理。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因为学校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以及自身的工作性质的原因使其对于教学的积极性也不够充沛。
4.教材内容过于老旧,缺乏时代性和民族特色
现如今中等职业学校在音乐教育课程上所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音乐的发展历史为主,其中的乐理知识、曲谱对于音乐知识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可谓晦涩难懂;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老旧的内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可谓毫无吸引力。除此之外,铜仁市作为作为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城市,其本身以土家族为主的歌曲文化本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多是来自农村地区,多数学生对于音乐教中的五线谱、简谱都缺乏一定的认识,他们日常哼唱的歌曲多是来自市面上的流行歌曲,但由于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优良传统,使得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歌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在其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上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并以此来带动当地民族歌曲的发展。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材过于老旧,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而得天独厚的民族歌曲文化也没有得到利用,致使音乐教育教学缺乏民族特色。
5.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
更具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固定的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之外,每年都会组织合唱活动,但合唱活动对于现如今的中职学生来说并没太大的新意,也无法彰显其独特的个性,因此多数中职学生对于音乐课和合唱活动的兴趣并不高。除此之外,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待改进,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多数时候音乐教师只能够采用单向教学的模式,学生对于声乐知识和乐理知识的了解也都是通过教师的试唱以及合唱练习等方式进行。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也不利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十分被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也十分低效。在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中,中等职业学校也主要以选唱的方式为主,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不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