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动物微生物教学大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动物微生物》教学大纲

本课程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微生物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微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免疫学基础、血清学反应以及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分离培养、分类鉴定、微生物学诊断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材

应选用体系简明,内容详实,知识新颖,富于启发性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提示

本课程教学以图像、照片、实物模型、标本、CAI等为手段,紧密联系实际,讲清概念,理顺脉络,阐述规律,突出学科重点和难点。实验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培养和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课讲授42学时、实验课28学时、机动2学时,共72学时。 绪 言 1学时 第一章 细菌 8学时 第二章 病毒 4学时 第三章 真菌 2学时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2学时 第五章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4学时 第六章 微生物的分布 2学时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2学时 第八章 免疫学基础理论 3学时 第九章 血清学反应 3学时 第十章 免疫学的应用 2学时 第十一章 主要病原性细菌 4学时 第十二章 主要病毒 3学时

第十三章 主要病原真菌及其他微生物 2学时 实验 28学时 机动 2学时 理论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教学大纲 绪 言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微生物,明确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目的,通过对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发展史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微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三、微生物与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细菌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需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和繁殖规律,掌握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和细菌的观察方法,熟悉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菌的形态与排列 二、细菌的大小 三、细菌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一、细菌的物理性状 二、细菌的营养 三、细菌的代谢 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五、细菌的分离培养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一、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分类地位 二、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章 病 毒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大小、结构、化学成分 及其功能,了解病毒的物理性状及理化因素与病毒的关系、病毒增殖的特点及一般过程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原则,熟悉掌握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病毒的致病特点和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理化特性 一、病毒的大小及形态 二、病毒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三、病毒结构的对称性 四、包涵体 五、病毒的物理性状 六、理化因素对病毒的作用 七、病毒的血凝性与红细胞吸附现象 八、噬菌体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增殖的特点及方式 二、病毒增殖的一般过程 三、不完全复制和缺损病毒 四、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第三节 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一、病料的收集和送检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 三、病毒的鉴定 第四节 类病毒 一、类病毒的发现 二、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一、动物病毒分类的发展 二、动物病毒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 真 菌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生长要求、菌落特征和抵抗力,掌握真菌的观察、培养方法以及真菌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第二节 真菌的繁殖方式 一、无性孢子 二、有性孢子 第三节 真菌的生长和培养特性 一、真菌的生长要求 二、真菌的菌落特征 三、真菌的抵抗力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毒力、传染等基本概念,掌握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及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原微生学的病原性与毒力 一、病原性与毒力的概念 二、构成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因素 三、毒力的测定 第二节 传染 一、传染的概念 二、传染的发生 三、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扩散与排出 第五章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熟悉消毒、防腐、灭菌和无菌概念,掌握应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控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技术及其在兽医实践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理因素 一、温度 二、干燥 三、渗透压 四、辐射 五、过滤 六、其他物理因素 第二节 化学因素 一、常用消毒剂的实用性能 二、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三、消毒剂的选用 第三节 生物因素 一、抗生素与细菌素 二、噬菌体 第六章 微生物的分布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正常动物体及畜产品中的分布情况和作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人畜健康的危害性,掌握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和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中的微生物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动物体及畜产品中的微生物 一、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二、畜产品中的微生物 三、无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微生物的主要变异现象及细菌基因重组的方式,了解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基因组和质粒 二、转座因子和独立岛 第二节 微生物的主要变异 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二、生化变异 第三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理 一、非遗传性变异

动物微生物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动物微生物》教学大纲本课程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微生物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微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免疫学基础、血清学反应以及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实际应用,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pxde49id19bpag891bi6tck19hpxv003d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