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出示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生阅读史料提炼要点。小组合作,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是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难点:“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
学生对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思想主张有了初步的了解,因而,认识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
1课时。 【教学方法】
材料研读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联系所学,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回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由此导入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的内容,从中找出描写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句子。
学生回答: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教师讲解:确实如此,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其中经济问题最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投影展示: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教师讲解:材料选自《汉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初的经济状况,当时谷
2
物奇缺,物价昂贵,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那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所学内容,讨论一下,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略。
学生回答: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以及楚汉之争的破坏。
教师引导:再具体一点。
学生回答:秦朝时,每年服徭役的人不下300万,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使农民大量破产,使社会出现了经济凋敝的景象。再加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就出现了材料中所提到的现象。
二、休养生息政策
教师解读名词“休养生息”:国家在社会大动荡或大变革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请学生看大屏幕,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四则史料: 史料一 秦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之所以得天下者何?
——刘邦
史料二 “兵皆罢归家”。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高帝纪》
史料三 ……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