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名校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公开课教师招聘资格证面试参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路透社西奥兰治1934年 10月18日电我们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今早逝世,终年84岁。

这个电头和导语告诉我们事件发生的( )、( )、( )。 点拨:时间 地点 人物

3、“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 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的故乡)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可以看出世界人民对诺贝尔( )的情感。

点拨:无比崇敬、纪念

4、“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这则导语共24个字,却明确的告诉告诉我们了新闻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显示了新闻的( )性。

点拨:简洁

5、“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把这句话中的“过去的一年里”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点拨:不行,因为“过去的一年里”限制了奖励作出贡献的时间,如果去掉的话,就变成了任何时间段。这个句子表现了消息的准确性。

九、课堂小结

同学们,《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让我们感受到诺贝尔的伟大贡献和无私奉献,让我们理解到新闻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我们阅读新闻的时候要注意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也可以试着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新闻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希望我们学习前人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精神,将来做一个高尚的人。

十、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资料,尝试写一篇消息,要注意消息的格式。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 概括内容

主体 客观叙述 事实说话

背景 说明、补充作用

教学反思:

第3课《“飞天”凌空》

使用人:赵明宇 教学时间:2019年9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欣赏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运动之美。

2.理解选文的新闻要读,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过程与方法:掌握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写法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为祖国而骄傲,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选文的新闻要读,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2.掌握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写法特点。

16

教学难点:欣赏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运动之美。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自主学习课文,掌握字音、字形、词语意思等基础知识,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写出感受和疑惑,准备上课时展示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运动员在短短的2、3秒钟内,完成复杂优美的动作,确实值得我们赞叹。那么,跳水到底美在什么地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呢?今天,我们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跟随跳水冠军吕伟欣赏跳水之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1、了解什么是新闻特写,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理解本文描写的内容,学会阅读新闻特写的方法。 3、比较新闻特写和消息的不同特点。 4、培养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三、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

1、写作背景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吕伟获女子十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光明日报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在运动会现场写了这篇新闻特写,记录下了吕伟夺魁的美妙瞬向,被评为当年全国好新闻作品。

2、作者名片

夏浩然、樊云芳,光明日报记者。

樊云芳,女,1945年5月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光明日报社湖北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

3、跳水知识

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是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姿势,并以特定动作入水的运动。跳水运动包括实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竞技跳水。跳水运动在跳水池中进行。跳水运动员从1米跳板,3米跳板,或从3米,5米,7.5米和10米跳台跳水。

4、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17

简要和迅速地报遣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5、掌握字音

líng qiáo bǐng liǎn chà xiāo yíng qiǎo zhōng fēn 凌空 翘首 屏息 敛声 刹那 潇洒 轻盈 悄然 由衷 气氛 6、理解词义

屏息敛声:屏住呼吸,不出声。形容精神集中。 酷似:指极其相似。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沉静自若:沉稳平静,一如既往。 慷慨:大方,不吝啬。 由衷:出自内心。

新秀:指新近涌现的杰出人才,新出现的优秀人才。 8、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四、欣赏飞天凌空

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这篇新闻特写的朗读录音,注意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播放朗读录音。

同学们,刚才的录音已经让你感受到我国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假设你是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请用你美妙的声音向全国人民播报这则消息吧!

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篇新闻特写的标题和副标题分别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篇新闻特写的标题“‘飞天’凌空”用文学性的写法表现我国运动员跳水的优美动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副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概括说明新闻的主要内容,解释说明标题含义。 2、这篇新闻特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拨:描写了第九届亚运会女子跳台跳水决赛中我国运动员吕伟夺魁的1.7秒精彩瞬间。 3、你能结合课下注释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吗? 点拨:

何时:1982年11月24日 何地:印度新德里

何事: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 何人:吕伟

何故:第九届亚运会 如何:吕伟荣获冠军

4、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请你梳理出这篇新闻的写作思路。 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18

第二部分 (第2-4自然段):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写了观众的反应、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5、读了这则消息,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点拨:读了这则消息,我感受到吕伟跳水动作的优美。 读了这则消息,我感受到吕伟跳水技艺的精湛。 读了这则消息,我感受到我国运动事业的蓬勃发展。 读了这则消息,我为祖国而骄傲、自豪。 ……

五、品味精彩瞬间

同学们,这篇新闻特写抓住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民族自豪感。请大家细细品读第二部分,体味这精彩的瞬间,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新闻开头描写吕伟在跳台准备时,描写“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有什么作用?

点拨:作者描写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用美丽的白云、飞鸟衬托吕伟的风度优雅。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点拨:这一句话写出了现场8000名观众异常紧张,又充满期待的心理活动,衬托出我国运动员吕伟沉静自若的良好心理素质。

3、作者将吕伟跳水的过程分为几个层次? 点拨:分为三个层次:起跳、腾空、入水。

4、吕伟起跳时的动作是怎样的?可以看出怎样的特点?

点拨: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5、“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点拨:这句话用蓝天白云衬托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吕伟比喻成敦煌壁画里面飘飘欲飞的仙女,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的动作,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6、吕伟的这个5136是高难度动作,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从一秒七的时间内完成“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看出来。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7、虽然是高难度的动作,但是吕伟的表现怎样?

点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可以看出吕伟的动作潇洒自如,表现的非常精彩。 8、吕伟入水的动作也非常美丽,请你赏析一下。

点拨:“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将观众的眼花缭乱和吕伟的从容不迫形成鲜明的对比,将自天而降与四面水花悄然不惊形成鲜明的对

19

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吕伟比喻成轻盈的箭、自天而降的仙女,生动形象的写出吕伟动作的优美绝伦。

小结:在一秒七的时间跨度里,作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六、感受现场气氛

同学们,吕伟完美的完成跳水动作以后,现场是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大声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1、吕伟完成跳水动作以后,现场观众的表现是怎样的?

点拨:“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2、作者除了描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还描写了裁判的高分,以及以印度观众的赞誉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裁判的高分,以及以印度观众的赞誉,衬托我国运动员吕伟的精彩表现,折服了观众和裁判。

3、从一个印度观众的话:“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点拨:感受到外国友人对我们国家的赞誉,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充满民族自豪感。 启示我们要为国争光。 七、对比新闻特写

同学们,这篇新闻特写和前两课的消息写法有很大的不同,给我们别样的感受,让我们将这篇新闻特写与《首届诺贝尔奖颁奖》对比阅读,探究新闻特写有什么特点吧!

请根据你的探究填写下面表格: 对比 共同点 不 结构 同 内容 点 写法 飞天凌空 简要和迅速地报遣新闻事实, 没有电头、导语,没有背景。 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除了真实、准确的叙述,还使用多种文学手法,如比喻、对比、衬托等。 小结:简要和迅速地报遣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八、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1) 轻盈 疾驰 射出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 )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2) 恍然大悟 如痴如醉 如梦初醒

( )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点拨:轻盈 如梦初醒 2、根据课文填空。

有电头、导语,有背景。 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真实、准确的叙述,不使用文学手法。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0

最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名校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公开课教师招聘资格证面试参考

2、路透社西奥兰治1934年10月18日电我们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今早逝世,终年84岁。这个电头和导语告诉我们事件发生的()、()、()。点拨:时间地点人物3、“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的故乡)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可以看出世界人民对诺贝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ptdp19rmm6j6mw9sjhs44p5c1cp2i00dy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