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天津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4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限制。本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内容上类似于2024年的“器”。材料中对于关键词“中国面孔”的解读,可以是具体的人,如具有代表性的、充满家国情怀的文人,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承;也可以是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能够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他们代表着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也可以是在疫情之下,舍身忘我、具有奉献精神的医护工作者,他们坚守在自己的特殊岗位上,无怨无悔;“中国面孔”也可以是我们身边所有的普通人,他们不计得失,默默传递温暖。而“共同形塑”一词,强调的是
“共同”,也就是说需要考生关注的“你和我”,是需要具备“共同体”的特点的。五个判断句中提到的“中国面孔”的限定主体必须是“人”。
2.典型任务的限制。材料内容要求考生以“走过2024年的春天”为背景,解读五个判断句中对于 “中国面孔”的定义,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联想、思考和感悟。倘若考生忽略“2024年的春天”这个限制,所写内容便会被判为偏题或跑题立意。
3.价值取向限制。命题人肯定了抗疫精神,着力探究探究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关注个人责任、文化认知、国家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激励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思考现实,启迪考生拓展思维,体悟民族精神,自我省察,自我发展,加深对“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理解。
4.思维限制。引导语“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注意激发“新”思考。既是“新”,就区别于“旧”,你原有的认识是什么,要在“新”和“旧”之间形成对比。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材料中,“中国面孔”也可以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的“你和我”。“各种方式”即拓展了考生的写作立意,它可以是在各种岗位、各种身份中的你和我,或者是具有某一共性的群体中的你和我,某一年龄段的你和我,或是具有某种风格、特点的你和我等。命题精心选择了杜甫、屠呦呦以及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等“中国面孔”作为代表,兼顾科学与人文、伟大与平凡、国家成就与世界影响等角度。题目立足时代精神,现实代入感强,可由现象挖掘本质,展现考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考生的立足点不同,思考角度也就不同,代入的写作对象和自己的个性化思考也会不同。
2.思考和感悟是开放的。在对关键词的思考中,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使其兼具表层意义和衍生意义,更具丰富的内涵。“面孔”即为“脸”“面容”,在定语“中国”的限制下,这些面孔可以既是中国人的容貌,进行衍生联想后,也可以理解为“符号”“现象”“表象”“标志”等。比如既可以是医护人员的口罩勒出的伤痕,也可以是医护人员的逆行,以及快递小哥在疫情中走街串巷的身影。
3.文体是开放的。考生可写议论文,通过分析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体现考生的思辨性和写作深度。这一点是建立在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民族复兴以及时代重任的理解和思考等基础上的。也可以写成记叙文,从考生对生活的观察写起,记述自己的经历,在记叙中体现思考和感悟,夹叙夹议。这一点是基于考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疫情中新闻报道的关注。 解题
本题是在时代情境下进行命题的材料作文,我们可以从“中国符号”“时代”“民族精神”等角度切入。题干中凸显的“走过2024年的春天”提示考生,要写好此类作文,一是需要聚焦中国抗疫精神,探究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关注个人责任、文化认知、国家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二是解读材料时,明确写作要求是要结合时代情境,贴近生活,深入思考,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在命题所设置的“新的思考和感悟”这一暗示上,探究2024年的春天涌现出的“面孔”在外在和内在、物质和精神或
功能和象征等层面与旧面孔的不同之处,从而写出自己“新”的思考与感悟。同时要展示出人文底蕴、民族复兴和责任担当等意识。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你逆行的身影便是“中国面孔”。 2.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3.时代青年,中国名片。
4.逆行中的英雄,微光中的天使。 ……
偏题立意:
1.关注身边的“他”。(远离材料,忽略关键词“中国面孔”,“他”字指代不明)
2.人类命运与共。(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面孔”,而非“人类命运”) 3.世界的中国。(材料谈的不是中国的世界地位,而是“中国面孔”) ……
【下水文】 描中国面孔 绘中国精神
天津八中 王琨老师
七月,开启了2024的下半年。在我们挥手“悼别”春日的颤抖与心惊时,在我们眼前闪过了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张又一张令人感动的面孔。随着时间的走远,它清晰过,又模糊着。2024年的上半场终究成为了过去,但是,那曾经闪过的眼神和身影却镌刻在了时代的金石上,化成了一种不熄不灭的精神,流光溢彩。
走过2024年的春天,他们一路艰辛,一路攻关。
上半年,我们的记忆被浸润在吹哨人、逆行者、战士和民间英雄们的事迹中,他们且行且战,一路艰辛,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万民齐心”;幸“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 商客邻家百姓仁义邻邦献物捐资尔”;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在这场无烟的战斗之中,虽不同于“万方多难”,却足使得万民哀伤。好在有一路奔走、舍生忘死而又悲悯善良的医护人员,有坚守岗位、传递温暖、舍小家顾大局的逆行骑士,还有更多微光之中闪耀的那一切“感谢你”“不客气”的堆火力量,大家众志成城,携手战疫;不计得失,一路攻关,展示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信仰。他们逆行的身影,我们称之为“中国面孔”。
走过2024年的春天,他们一路求索,一路安慰。
当我们悲痛于生活的瓶颈、命运的空音与我们同向时,有一些人却打造出了坚毅的骨骼、憨实的血肉。那就是“基建狂魔”——“火神山”“雷神山”奇迹背后的建筑工人们。基辛格曾在《论中国》中写道:“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真正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神,不是传说中的祝融,而是那一盏盏彻夜通明的白炽灯之下,上千名不屈不挠、无怨无悔的中国工人。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在128名党员建设工人“我们一定不负嘱托,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的庄严宣誓下,日夜兼程、分秒必争,见证着中国人的不屈和坚毅。他们的精神就是“中国面孔”。
走过2024年的春天,他们一路希望,一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