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用心探索,收获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游戏环境创设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市级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游戏环境创设问题研究》自开题以来,我园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及所有参研班级也积极参研。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投放和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游戏活动中:材料投放、环境创设与幼儿积极行为产生的内在联系及投放策略等,同时有效激发了幼儿多元游戏的愿望。在创设区域环境、拓展游戏的主题、提高游戏质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实践经验,也为进一步做好区域活动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指导,明确分工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园长亲自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开展,有计划的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广大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定期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课题研究开展情况,研究各活动区的活动内容、材料收集与筛选,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总结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游戏环境创设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等。另外,还组织大家探讨课题研究的有效策略,形成共识,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同时发扬”做中学、学中做”的科研精神。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性的指导班级教师有效投放区域材料和创设游戏环境,使大家消除了对课题研究的神秘感,开始主动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积极调整研究策略等。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积极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并写出了多篇课题研究论文并进行推广。
2、 进行材料投放的观察与指导,有效开展课题研究。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活动,它不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创新意识、耐心毅力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并获得知识,活动中,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从集体教育中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当引导点拨幼儿积极游戏的隐形地位,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活动,教师对不同幼儿的行为指导也有所区别。 (一)、材料投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融合。
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我们注重各活动区的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的一致性。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和本园幼儿实际需要,我们对区域游戏活动环境进行创设,同时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有效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如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味》,教师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精美陶瓷图片及京剧脸谱图像,布置了国粹展示台和艺术欣赏角,给幼儿观赏。美工室里引导幼儿用龟壳制作京剧脸谱、用白色盘子勾画陶瓷图案等,然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同时收集各种关于中国味的图书,放在语言区、艺术区进行分享。由此可见,材料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而材料本身就包含着许多教育元素。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直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它要求教师投放的材料即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又能激发幼儿接受挑战、跨越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们精心添置能发挥支持作用的材料。例如教师在操作区若只提供操作板和插口这两样材料,幼儿往往会按自己的意愿
随意拼插,结果操作板上布满了杂乱无章的插口。这时教师只要添加一张完整的拼图步骤提示图,就能为幼儿提供给很好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拼出一定图案,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活动中我们发现: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区域里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就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撤掉一些玩具,放上一些新的玩具,往往可以重新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如教师让幼儿在操作区练习编花篮,就会随着幼儿水平的不断提高,定期更换不同材质或不同颜色的绳线,以维持幼儿练习的兴趣。当然,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符合幼儿兴趣的游戏环境很重要,能够有效引发幼儿继续探究和操作的兴趣,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例如教师通常会在操作区为小班幼儿提供小勺和用于象征“食物”的小纸团,供幼儿练习用小勺舀东西的小肌肉动作。然而这种单调、重复的动作练习很快就会使幼儿失去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将一张小动物张开嘴巴的图卡贴在小碗上,创设“为小动物喂食”的游戏情景,就能积极引发幼儿继续操作的兴趣。
以幼儿发展为本,整合利用身边的材料资源是教师们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拥有的理念,为此我们充分挖掘现有材料的可利用因素,将材料稍加改动变成幼儿所需要的学具或玩具。如在语言区,教师经常会合理选择材料、激发幼儿主动说、主动讲,如将一部或两部废旧电话机进行“重新包装”,使之变身为“电话亭”,再增加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图卡(如生日蛋糕、公园等),不但增加幼儿语言讲述的内容,也提高其讲述的积极性。 3、 游戏环境的创设的资源利用 (一)利用家园资源,创设游戏环境
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仍离不开教师、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