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3消防用水
取q3?15L/Sq1?q2?9.3?1.7?11L/s?q3 8.2.5.4施工现场总用水量计算
Q?q3?0.5?0.5?(q1?q2)?15?0.5?(9.3?1.7)?20.5L/s
8.2.5.5供应网路管径的计算
??2.5m/s
D?4Q/(???1000)?0.102m?102mm
现场供水管径为D=110mm,满足要求。
8.2.6 施工用电
A、施工现场设一间配电室,现场通过五个动力回路和三个照明回路控制现场临时用电。
B、第一动力回路为高层施工用电,第二动力回路为周围现场用电,第三动力回路为塔吊用电,第四动力回路为托泵用电。
C、第一照明回路为建筑物内照明,第二照明回路为办公区照明,第三照明回路为周围现场照明。
D、施工用水从建筑物附近给水管网采用埋地水管引入施工现场的蓄水池。蓄水池旁设给水点1,用于室外消防给水点及砌体等浇水;在大门入口处设给水点2,用于大门出入车辆的冲洗。
E、由蓄水池通过埋地水管接至建筑物供水立管,供水立管在施工电梯处设置给水点,通过加压水泵将水送至各施工操作层;各施工楼层配水点主要用于养护用水,并兼消防给水点。
施工临时用电计算详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8.2.7施工计量检测仪器配备
测量、检测仪器配置计划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全站仪 经纬仪 水准仪 激光铅垂仪 50米钢卷尺 规格型号 DTM-100N DJ2 DS31-1 PL-1 JGW-508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把 数量 1 1 2 1 2 用途 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 抄平 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 9.0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9.1工程测量
建立测量设备管理制度,所有测量仪器均要经过校验后方可投入使用,采用预放、精放的方法进行多道复核,确定平面控制轴线,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定位基准点,采用“外控法”进行平面网络控制。5层以上采用“内控法”完成,利用激光铅垂仪测设。
9.1.2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测定出纵横各轴线,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引桩,并做好引桩的保护工作,以确保轴线控制准确。依据设计图纸对基础施工各条轴线进行复核无误后,进行平面控制轴线的布设,在施工中应加强测量放线工作,严格控制轴线尺寸。
9.1.3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竖向控制采用“外控”和“内控”两种方法并用,相互校核,以保证测量准确无误。
外控法施工测量要点如下:随主体结构层施工,用经纬仪将建筑大角处的主轴线投测到剪力墙上,并弹出墨线用红漆标注。每层放线时,由此向楼层投点控制。
9.1.4在±0.000以下及1~4层主体施工中,利用已建立的控制网点作为基础施工放样的依据,利用首级控制网点为依据进行核验。
9.1.5主体放线定位,对原轴线位置进行复核、校对,对原坐标轴水准点进行校对,使原点复位正确,轴线方位闭合,做到允许的误差比规范要求缩小一个级别。
内控法施工测量要点如下:
筏板完成后将确定的内控点(各转角主控点)以钢板标志固定在混凝土筏板上。即在四角处各 1m预埋 300mm×300mm×8mm 定位钢板,将控制点引测至钢板上用钢针刻划“十”字。作为基准点,-1层以上各层在基准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洞 200mm×200mm(通视孔)用激光铅垂仪和经纬仪配合将控制点逐层投递到楼层。在楼外通过原控制桩位将各个轴线打到剪力墙上,用黑线弹出,逐层上翻,确保轴线尺寸准确。
9.1.6确定方位基准点:在板上选择便于观察,又不受施工影响的四点构成直角四边形且能直视,且直角边长成整数(便于计算)在该点埋设300mm×300mm×8mm钢板对准角度,量准距离后在其上刻上中心十字线,作为向各层引测的基准点,同时在钢板周围砌砖予以保护。用激光铅垂仪向上打出激光束,通过各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同样四个点的200mm×200mm洞口,供放置激光接收靶用。(此处洞口下边不能遮挡)。每隔四层外控点与内控点校核一次,所留洞口待主体施工完后用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补洞,洞内钢筋不能断开,且各层支撑不能遮挡激光投测点。
9.1.7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水准点,现场选择不易被破坏且又通视的位置建立三个水准点,形成水准控制网,以此引测到基础及各段主体结构上,再用钢尺、水准仪进行高程传递。点间距离45m左右,每隔一定的时间,或发现有变动可能时,应进行复测,以查明水准点高程是否有变动。
9.1.8各楼层四角设水准控制点进行高程传递,以便控制本层标高进行复核。
9.1.9基础施工时,将±0.000标高控制点引测至基坑底,校测底标高。结构施工至±0.000 后,根据高程控制点用水准仪将+0.50m水平线投测到底层外墙上,用红漆标注,以此作为向上各楼层传递高程的基准点。高程传递用钢尺向上量取,然后将水准仪安置在施工层上,校测由下量取的各点。误差在±5mm以内。高程量取使用的钢尺须经过鉴定,量高差时尺身应垂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进行尺长和温度校正,以确保各层标高的准确性。
9.1.10各段各楼层标高高程传递可用一根钢尺进行垂直丈量,并用水准仪抄平,施工中使用的水准仪器因使用频繁,观测条件差,很容易产生仪器误差,因此要特别注意定期检测其准确性,每层楼面标高传递起点均应从统一水准点进行丈量。
9.1.11依据施工图纸要求,该工程的沉降观测控制网点,在±0.000以上工程的施工中,依据设计图纸做好该工程沉降点的布点及埋设工作。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主体封顶后,第一年每季度进行一次,第二年每半年一次,第三年每年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若发现沉降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处理。沉降观测应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工程竣工后应绘制出建筑物的变形过程曲线,作为竣工资料,竣工后将沉降观测点及有关记录移交给业主继续观测。
该工程所埋设的控制网点,必须重视,埋设必须准确、牢固、可靠并严格加以保护。所有该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沉降观测每次必须记录在案,作为原始记录必须存档保管,不得丢失。
9.1.12仪器选择
1)采用大地全站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进行定位测量,它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电脑自动计算,自行改正误差等优点。
2)采用苏州产DZS2型精密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及沉降观测。 3)采用DJ2经纬仪进行平面测量及外控垂直投测。 4)采用激光铅垂仪进行内控的垂直投测。 5)采用激光测距仪进行轴线复核等工作。 9.2土方工程
本工程地下水位较低,无需降水。计划采用反铲挖掘机坑上分层大面积开挖,现场无法留置土方,全部外运堆放在建设单位指定部位。开挖时按设计要求留置200厚戈壁人工挖出。
9.3钢筋工程
9.3.1 钢筋概述
(1)本工程底板钢筋均为双层双向,地下室梁最大钢筋规格为Ф28。剪力墙钢筋为双排双向,两层钢筋之间设置ф6 拉筋,最大钢筋规格为Ф22。暗柱和连梁主筋最大钢筋规格为Ф25。
(2)本工程所用钢筋全部在现场集中加工。竖向水平小于Ф16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大于等于Ф16钢筋采用焊接,大于等于Ф25钢筋采用机械连接。
9.3.2 钢筋的检验: 钢筋进场时,现场材料员要检验钢筋出厂合格证、炉号和批量,要有相应资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有关资料归档。钢筋进现场后,试验室根据规范要求,做钢筋复试工作。钢筋复试合格后,方能使用。
9.3.3 钢筋的加工:现场设置一台钢筋调直机、2台钢筋切断机、2台钢筋弯曲机做钢筋的加工工作。钢筋配筋工作由钢筋负责人与钢筋施工的分包专职配筋人员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和设计要求执行。结构中所有大于 200mm的洞口,在配筋时应按照洞口配筋原则全部留置出来,不允许出现现场割筋留洞的现象。 项目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现场储料能力,编制钢筋供应和加工计划,要求各方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以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现场制作钢筋定型加工半成品的检查工具。具体详见钢筋施工方案。
9.3.4 钢筋的堆放: 钢筋要堆放在现场指定的场地内,钢筋堆放要进行挂牌标识,标识要注明使用部位、规格、数量、尺寸等内容。钢筋标识牌要统一一致。 钢筋要分类进行堆放,如:直条钢筋堆放在一起,箍筋堆放在一起。钢筋下面一定要垫木架空,以防止钢筋浸在水中生锈或油污污染。生锈的钢筋一定要除锈后由现场钢筋工长批准后再使用。
9.3.5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控制
1)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2)各层楼板的下部钢筋应在支座内搭接,上部钢筋应在跨中 1/3 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