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二十八宿均分为四份,各用一种动物名字来统称,称“四象”。它们分别是,东方苍龙: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北方玄武①: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根据以上的古代星宿知识可知,很显然,“斗牛”指的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是不是众所周知的北斗星呢?其实不是。与北斗星一样,“斗宿”在天空中排列得也像一只大“斗”②,故也称作“斗”,为了与“北斗”区别,古人称之为“南斗”。不过,除了形状相似,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一是包含的星星数量不同,南斗由六颗星组成,而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故民间有“北斗七星南斗六”的说法;二是所处的星座也不同,南斗属人马星座,北斗属大熊星座;三是形态、亮度有差异,如在我国境内(北半球)观望,南斗像一把倒扣的“斗”,头朝东,尾朝西,并且远不如北斗明亮。
那么,“牛宿”是不是牵牛星呢?虽然古人也曾称之为牵牛星,但严格说来,“牛宿”并非现代人耳熟能详的牵牛星。今天我们所谓的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一颗一等星,遥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古人亦称之为“河鼓二”。而“牛宿”属摩羯(jié)座,它并非牛郎星,而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所牵的那头“老牛”。准确地说,“牛宿”其实并不像牛郎星一样是一颗“孤星”,它实际上是一对双星,并且每颗子星又分别是三合星,加起来,它是由六颗星组成,可以称为六合星。
值得注意的是,“斗”“牛”既可指“斗宿”“牛宿”两个星宿(星座),也可代表以“斗宿”“牛宿”为标志的两个范围较大的星空区域,尤其是“斗”“牛”连用时一般指后一种意思。譬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龙光射牛斗之墟”之语,句中的“牛斗”即“斗牛”,“墟”意为“域”,即牛宿和斗宿所在的区域。
综上所述,“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最好翻译为“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因为斗宿和牛宿是相邻的两个星空区域,月亮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缓缓移动、“徘徊”,情理皆通;倘若理解为月亮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一北一南,两者相距十万八千里)徘徊,既不合事理,又无法想像。(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谢朝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这是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一作:水) 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游褒禅山记》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庐陵,地名;萧君圭,姓名;君玉为字。长乐,地名;王回,字深父。父通“甫”下文中的平父、纯父的父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