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书需要诗意地读:大学职业规划书5000
字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的电影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电影而且是一种电影的标尺这把尺子一端衡量对于人的爱一端衡量对于电影的爱。至今我还没有和《5》谋面但是突然迎来了一本阿巴斯的诗集这本诗集的名字叫《随风而行》。阿巴斯说他的这些诗歌“译成中文甚至有几分回归本源的意思”。这是何种的诗样的写作呢?这是一种将诗歌回归到日常凝视的写作如同他对电影愈来愈本质的要求或者更缜密的表达――他关于电影最高的诉求就是他的诗歌的理念。
诗的本源应该是对日常的凝视只有诗的凝视才能完全折射出日常时间中的神圣意味。在日常中找诗意这是很好的出发点这是根本的诗意滋生的所在但是需要何种的眼睛呀!阿巴斯的诗就是这双眼睛写作的诗歌阿巴斯说诗是“这样的瞬间任何一种照相机都留不住。”
这样的瞬间你可能说它的美妙是因为一种禅意的可能比如开篇的第一首“白色马驹/浮出雾中/转瞬不见/回到雾里”。这种美妙一如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的某个电影的片段酒店灯火照耀的门外的空地黑色的马由此跑入黑夜。这里面的禅意不仅是看到的而且有一种思维的连绵才可以酝酿白色与白雾黑色与黑夜便
第 1 页 共 3 页
是这暗里的机关。当然这种禅意也许就不是最透明的一次凝视或者这次凝视之物还需要去“思悟”。
“凝视”之悖论在此涌出诗意的海面。最透亮的一瞥成为诗意迅速敞亮的到达。但是如何达到只是一种纯粹的形式呢?阿巴斯在给中国读者的信中说“想到中国书法的美与魅力读这本书也能带来视觉的愉悦吧。”中国书法赢得无数国外大审美家的赞誉譬如西方的贡布里希东方的黑泽明他们都不能读懂书法所写的内容但是都被视觉的美所征服其实对于中国人本身书法之美也几乎完全是形式意义上的。阿巴斯的诗歌中自然包含了这层敞亮到达的美比如“秋日午后/无花果树叶/轻轻落下/停在/自己的影子上”。这种“凝视”是发现风景的凝视是内心中将“我”化为一种天真一种忧伤后的凝视。
然而“凝视”获得纯粹美感之后总是要诉求什么的?形式到达之后美的背后总渴望意义的诞生。阿巴斯将“大天真者”的透明目光和“大慈悲者”的安宁目光结合起来了。比如“秋日阳光/照进窗户/挂毯上边花正好/蜜蜂一头撞玻璃”还有“黑衣的送葬队伍里/孩子/无忌地盯着柿果”。这两次“凝视”在给出生命的行动的记录后一种生命的尊严不是油然而生吗?当然这两次“凝视”带有“剧情”的意味其间有着“转折”的美感。再有“盲人/腕上的表/停了”以及“矿井里的工人/没一个看见/头一场冬雪”这两次“凝视”如同凝视着月色洒上湿黄杨的风景但是一种对生命的爱和大慈悲不也涌出观者的身躯开始流动在宇宙间。
第 2 页 共 3 页
我们都是有眼睛的生命须得经意地去窥测也少不得不经意地一瞥究竟何是经意又何是不经意?凝视之后时间来告白吧。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