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教材解析: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三个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叙写,每个小故事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联系紧密。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引起了廉颇的不满,才有了第三个故事。将、相由“不和”到“和”,表现了他们二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
课文借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蔺相如与秦王的斗争时,“完璧归赵”中的“撞柱”和“渑池会面”中的“同归于尽”是最能体现蔺相如凛然气势的两个场景。在欲“撞柱”前,蔺相如怒发冲冠,揭穿了秦王的险恶用心,并表明自己义无反顾的立场,使得秦王理屈词穷又不敢动怒。在欲与秦王“同归于尽”时,蔺相如也是先礼后兵,一再请求均遭到拒绝后,才使出“同归于尽”的有效威胁——“距离只有五步远!”蔺相如在关键时刻的语言,句句掷地有声,透出令人生畏的巨大威力,也表现出他面对强秦不畏生死的勇气。
与直接面对秦王挑衅相比,在与廉颇的冲突中,蔺相如选择了退让——“不上朝”“把车往回赶”,与前两个故事中的勇敢判若两人;与手下人的对话,直接表明态度,也正是这种国家利益为重的做法感动了廉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境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本课主要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学习提示点明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课后第二题是对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两位学习伙伴分别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情况,一位同学一眼看到一个词语,另一位一眼看到了一句话,通过对比,说明“连词成句”地阅读就是能扩大视域,能一眼看到多个词语甚至一句话。
本课的另一项教学任务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课后第三题要求借助小标题的提示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四题通过交流对蔺相如、廉颇的
看法,把握人物形象。这两个练习意在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根据提高阅读速度的任务要求安排了一道选做题,引导学生借助卡片练习一眼阅读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如何扩大视域,逐渐改变逐字阅读的不良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建议
在继续练习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的基础上,本课重点学习如何“连词成句地读”。
在初读课文之前,可以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然后运用学到的方法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把握人物形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阅读目标,反复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和提高阅读速度的练习同步进行。
1.指导“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
在阅读课文之前,先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知道本课要学习的方法一—“连词成句地读”。也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先让学生做游戏,体会如何扩大视域。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卡片,根据选做题的提示做一些练习;也可以利用多媒体,闪现一些词语和句子,从易到难地呈现,让学生快速地读。因为词语或句子出现的时间很短(最好不要超过一秒钟),学生不得不尽量一眼就看清楚词语或句子,从而体验到“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扫过去,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者句子,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实践“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 与《搭石》一课的学习类似,计时阅读前,为学生准备好计时工具。强调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要在确定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记下所用时间。本课共1600余字,注意关注学生阅读时间上的差异。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检测学生阅读效果时,不宜让学生写出
整个故事的内容,难度太大。可以出一些简单的问答题、判断题或选择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具体内容的把握。这些题目应在阅读完成后再出示给学生。在做题期间,不能再回读课文,以检测在一定阅读时间下的实际阅读效果。检测题目示例如下:
(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2)蔺相如采用什么方法使得“完磁归赵”? (3)“跑池会面”中廉颇有没有去混池?
(4)“负荆请罪”之前蔺相如和廉颇有直接冲突吗? 再如: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A.春秋B.战国C.秦朝
(2)泥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A.击余B.鼓瑟C.唱歌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
A.蔺相如对廉颜说的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3.了解阅读效果,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全班学生都完成了阅读检测题目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让学生如实地汇报阅读情况,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使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遇到不懂的词语暂时忽路,不要回读。如,不明白“渑池、、瑟”等词语的具体意思,但是能够猜出表示的是地名、乐器的名字,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就不用管它们,继续读下去,这样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
(2)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扩大视域。如,读“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一句时,能一眼看到一整句话就比看到“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要快得多。再如,读“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一句时,如果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
(3)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阅读与理解同步进行。如,读到“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壁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壁完好无缺地送回来”一句时,就知道蔺相如已经做好了应付秦王的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