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大的支抗力,故能减少支抗牙的位移,在上下牙弓分别成一整体的情况下进行颌间牵引,有利于牙弓及颌骨位置关系的矫治。
2.使牙齿移动的两个原理
1)被弯曲的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2 )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
(三)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弓丝弯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第一序列弯曲 (first order bend)
矫治弓丝上作水平向的一些弯曲,弯制后的弓丝应完全保持水平,并代表正常牙弓形态的自然弧度。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弯曲。
内收弯 (inset): 外展弯 (offset):
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内凹。 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外凸。
·第一序列弯曲的意义:保持牙弓生理形态 ·第一序列弯曲的临床应用:
*牙弓基本排齐后即需弯制,直至最后保持 *防止矫治过程中支抗磨牙的近中舌向扭转 *圆丝、方丝上均可弯制
2.第二序列弯曲 (second order bend)
矫治弓丝在垂直向的一些弯曲,这类弯曲可使牙升高或压低,亦可使牙前倾或后倾。
后倾弯 (tip back bend):
末端后倾弯 (terminal tip back bend): 前倾弯 (tip forward bend): 前牙轴倾弯 (axial positional bend):
·第二序列弯曲的临床应用 *增强支抗 *加深或打开咬合 *维持切牙长轴良好外观
*矫正开始即需应用,各阶段以曲度大小控制力量 *圆丝、方丝均可应用
3.第三序列弯曲 (third order bend)
这类弯曲在方形弓丝上作转矩 (toeque) 产生转矩力, 转矩力的应用主要对矫治牙做控根移动,即使牙根作唇颊、舌向的移动。
第一、二序列弯曲可在圆形弓丝或方形弓丝上弯制, 而第三序列弯曲只能在方形弓丝上完成。转矩分为根舌向转矩和根唇(颊)向转矩 目的:整体移动,控根(根颊舌向移动,切缘不动) ·转矩弯曲的意义
*控制矫治牙移动方向及控根移动 *保持矫治牙正常的三维方向 *转矩是方丝弓矫治技术
4.常用的各种矫治弹簧曲 (四)临床基本矫治步骤
( 1)排齐和整平牙列
( 2)关闭拔牙间隙及矫治关系 ( 3)牙位及 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 4)保持
四、直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一)正常 六项标准
的精髓
1. 磨牙关系: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上;
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尖的近中斜面上; 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上颌第一恒磨
上颌尖牙咬合于下颌尖牙
2. 牙齿近、远中倾斜(冠角、轴倾角) :代表牙齿的近、远中倾斜程度。临床冠长轴的龈
端向远中倾斜时冠角为正值,向远中倾斜时为负值。正常
的冠角大多都为正值
3. 牙齿唇(颊) - 舌向倾斜(管倾角、冠转矩) :上切牙冠向唇侧倾斜,冠转矩为征;下切牙冠接近直立;从尖牙起,上、下后牙牙冠都向舌侧倾斜,冠转矩为负,磨牙比前磨牙 更明显,下颌比上颌为甚
4. 旋转 :正常 应当没有不适当的牙齿旋转 。后牙旋转后占据较多的近远中间隙 ;前牙相反 5. 间隙:正常
牙弓中牙齿都保持相互接触,无牙间隙存在
6. 曲线:正常 的纵 曲线较为平直,或稍有曲度, Spee 曲线深度在 0~2mm。此标准是 的最佳自然状态,是直丝共矫治器的理论基础,也是正畸治疗的目标。 (二)直丝弓矫治器原理 1. 消除了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
托槽底厚度设计决定了牙齿在牙弓上的唇( 颊 ) 舌向位置 2. 消除了弓丝的第二序列弯曲
直丝矫治器的托槽, 根据不同牙齿的位置, 在槽沟上加入了不同的近远中倾斜角度 注意此角度依据临床冠确定而不是整个牙长轴。 3. 消除第三序列弯曲
( tip )。
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在唇弓上弯制第三序列弯曲, 牙齿会受力产生控根移动。 1. 第一阶段:排齐牙列、整平牙弓
加转矩力, 然后, 当弓丝固定入槽内时, (三)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方法与步骤 2. 第二阶段:关闭拔牙间隙
此阶段要求采取尖牙向后结扎和末端弓丝回弯
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此阶段要求牙弓完全平整,滑动法是直丝弓矫治技术特有的关闭拔牙间隙的方法。 3. 第三阶段
关系进一步调整
4. 第四阶段 保持
第八章 错 畸形的早期治疗
一、概述
(一) 早期矫治: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
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 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 、阻断、矫治和引导治疗。
(二)早期矫治的特点 ·早期矫治的有利因素
(advantage factors)
畸形矫正治疗。
畸形的治疗难度、 改善骨性错
的上下牙弓、 颌骨的
1. 可利用生长发育的潜力及细胞代谢活跃、牙周组织和颌骨可缩性大、对矫治力反应好、 适应性强等优势,有利于错
2. 可降低错 畸形的发生率及复杂错
不调关系,有利于后期的正畸治疗,甚至免除后期的正畸治疗或外科手术。 3. 用简单的矫治方法、较短的时间,即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4. 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 ·早期矫治的不利因素
1. 难以正确判断矫治适应症,易造成误诊或矫治失误。 2. 畸形复发的可能性大、矫治期长、往往需要双期矫治。
3. 治疗不当,会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医源性损伤。 4. 合作性差,疗效难以保证。
·早期矫治的临床特点 1. 矫治时机十分重要
乳 替
牙 牙
期—— 4 岁左右 期—— 8-9 岁
早期矫形治疗—— 10-12 岁前(青春生长高峰期前
1-3 年)
2. 矫治力应适当
3. 矫治疗程不宜太长 4. 矫治目标有限
(三)早期矫治的方法 1. 简单矫治器治疗 2. 序列拔牙法治疗:
一般不超过 6-12 个月
口腔不良习惯的阻断
缺隙保持及早萌牙的阻萌 牙弓不调的矫正
3. 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庭盾、平面导板、功能调节器等
FR, twin block, Herbs 等 4. 口外矫形装置治疗:上颌前方牵引装置、颏兜头帽
唇肌功能训练 5. 肌功能训练:
舌肌功能训练
下颌位置训练 正常吞咽功能训练
二、早期预防及预防性矫治
预防矫治( preventive orthodontics 种先天、后天的因素均可造成错 去除各种可能造成错 (一)早期预防 1. 胎儿时期的预防 2. 婴儿时期的预防 1
)正确的喂养方法 2)正确的睡眠位置 3)破除口腔不良习惯 3. 儿童时期的防治
·饮食习惯 ·防治疾病 ·防龋 ·心理维护: (二)预防性矫治
1.乳牙或恒牙早失
):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
畸形发生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畸形的发生,即为预防矫治。
畸形的发生,而在错
畸形的因素,防止各种错
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两方面的内容。
·病因:龋、外伤、医源性误拔
·表现:下颌乳尖牙早失——下切牙向远中移动,下牙弓前段缩短,深覆
关系紊乱。
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
习惯单侧后牙反
造成偏侧咀嚼或前伸下颌用切牙咀嚼的 或前牙反
。 关系紊乱,上颌中线丧失。 磨牙伸长,
关系紊乱,下颌
、中线偏移
个别乳磨牙早失——第一恒磨牙前移,后继前磨牙萌出位置不足而错位萌出,
上恒中切牙早失——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移动, 第一恒磨牙早失——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移动,对
运动障碍。
·诊断:
乳牙早失:乳牙提前脱落,
X 线片显示后继恒牙牙根形成不足 1/2 ,牙冠
面有较厚的骨
质覆盖。
恒牙早失:根据病史、口腔检查、 ·治疗:
( 1)乳牙早失的治疗: -- 缺隙保持器的适应症
X 线片可准确诊断。
① 乳牙早失,后继恒牙胚牙根形成不足 ② 间隙已缩小或有缩小的趋势。
1/2 ,牙冠 面有较厚的骨质覆盖。
③ 一侧或双侧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患儿咀嚼功能者。 -- 缺隙保持器的要求①能保持牙弓的长度,②不妨碍牙及牙槽高度和宽度的发育③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 -- 常用的缺隙保持器:
① 丝圈式缺隙保持器 ② 固定舌弓
③ 活动义齿式缺隙保持器 ④ 缺隙开大矫治器 ( 2)恒牙早失的治疗
·可保持间隙,以后作义齿修复 ·判断困难者观察,至替牙后再诊断
·正畸临床中可保持间隙或邻牙前移的代替疗法 2.乳牙滞留 ·病因:
-- 恒牙胚位置异常,萌出道异常而异位萌出使乳牙根完全或部分未被吸收而滞留。 -- 乳牙严重龋坏导致根尖周感染造成乳牙根粘连而滞留。·诊断:乳牙逾期未退,恒牙已萌出。 ·矫治方法:
① 尽早拔除滞留的乳牙。
② 当上颌侧切牙已舌向萌出与下颌切牙形成反 3.恒牙萌出异常
时,应及时矫正。
( 1)恒牙早萌·病因:先导乳牙根尖周感染破坏了牙槽骨及恒牙胚的牙囊致后继恒牙过早萌出。·危害:早萌牙因无牙根或牙根很短易受外伤、感染而脱落。
·诊断:恒牙萌出时间过早,临床检查早萌的恒牙常伴有轻度松动,
根形成长度不超过
( 2)恒牙迟萌、阻生、异位萌出·病因:
1/3 或牙根尚未形成。
1/2 时去除。
·矫治:使用阻萌器阻止其萌出,至牙根形成
X 线牙片检查见该牙
①乳磨牙早脱,第一磨牙向近中移位,第一前磨牙或尖牙向远中移位,牙弓长度变短恒 牙萌出间隙不足而阻生。
②乳磨牙因根尖周感染,牙根与牙槽骨粘连,妨碍了后继恒牙的萌出。 ③多生牙或残根使恒牙萌出道受阻。
④牙囊、 牙瘤、牙龈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或恒牙萌出道上有致密骨组织妨碍了恒牙的萌出。 ⑤牙弓长度不足常引起上颌尖牙、第二前磨牙阻生。 ⑥恒牙萌出道异常。
·诊断: X 线牙片显示未萌恒牙根已大部分形成,位置异常,部分或全部阻生在牙槽骨中。
萌出道异常的恒牙常伴有邻牙牙根吸收。
·矫治方法:
①去除病因。尽早拔除滞留的乳牙、残根、残冠、多生牙,切除牙瘤及致密软硬组织。 ②导萌——恒牙牙根形成 (3)恒牙萌出顺序异常
·病因 : ①乳牙根吸收异常、乳牙滞留、乳牙根与牙槽骨粘连、乳牙冠的不良充填、恒
牙胚的牙囊 未被吸收等。
②遗传
· 诊断 :临床检查,参考全颌曲面断层片 · 危害 :恒牙萌出顺序异常对
的形成,特别是磨牙关系的建立影响较大。
2/3 以上但仍不能萌出时,可经外科手术开窗、导萌。
-- 如上颌第一磨牙在下颌第一磨牙萌出之前萌出,易形成远中 ;
-- 下颌第二磨牙先于尖牙和第二前磨牙萌出时,可引起牙弓长度变短,使尖牙及第二前磨牙萌出时间隙不足而错位出。
· 矫治方法:
①当第二磨牙先于尖牙和第二前磨牙萌出时——固定舌弓。 ②如上颌第二磨牙已前移或已形成远中 4.系带异常 三、早期阻断性矫治
在错 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 、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即阻断性矫治。 (一)口腔不良习惯矫治 1.吮咬习惯
·临床表现:吮拇指、吮其他手指、吮咬唇、吮咬颊、咬物 ·防止方法:
◆ 说服教育,自行改正口腔不良习惯。 ◆ 涂药或戴指套。
◆ 使用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正器。 2.异常吞咽及吐舌习惯 ·防治方法:
-- 说服教育
-- 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等疾病 -- 舌系带过短者,应先行手术治疗
-- 矫治器破除不良习惯—腭刺、腭屏、腭网 -- 正确吞咽动作的训练 3.口呼吸习惯
·病因:由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扁桃体肥大等鼻咽部疾病,使鼻呼吸道阻塞
而长期部分或全部口呼吸
.
·临床表现:下颌及舌下降、唇肌松弛、开唇露齿、唇外翻、上前牙前突、上牙弓狭窄、
腭穹窿高拱、下颌向下 向后旋转、形成 II 类高角型畸形 ·防治方法:去除病因、用前庭盾改正口呼吸习惯
4.偏侧咀嚼习惯
·病因:多因一侧后牙龋坏、残根、残冠而用对侧咀嚼,长期形成偏侧咀嚼习惯。 ·防治方法:
-- 尽早去除病因——治疗龋齿、拔除残根、残冠,去除合干扰,修复缺失牙。 -- 说服教育。
-- 对已为恒牙列应根据错合情况 , 进行一般性矫治。
畸形向严重发展,将
时——推上颌第二磨牙向远中,保持中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