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尾部的导流板做成上平下凸的形状(如图),行驶时气流对导流板上面的 压强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对导流板下面的压强。
(2)新道路交通法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制定了严格的界定标准,如下表所示。
饮酒驾车 醉酒驾车 20mg/100mL?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80mg/100mL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mg/l00mL ① 青田县交警在某次安全行车检查中,检测到某驾驶员100mL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72mg,那么,
该驾驶员属于 ;
②“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已经成为湖州市民中的流行语。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A.大脑 B.脊髓 C.小脑 D.脑干
29.甲、乙两人分别喝下250克20%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图所示.请思考: (1)配制250克20%的的葡萄糖溶液需要 克葡萄糖. (2)甲、乙两人中 是病人.
(3)甲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含量会迅速下降,这与体内胰脏分泌的 显著增加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满分26分) 30.如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 。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6
31、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A、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图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的重力是_______________N。
(4)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_____N。
32.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② ① ③ ④ ⑤
(1)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
(2)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_____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_______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cm)
四、分析计算题(共2题,14分)
33、将体积为100厘米的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不断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有1/5露出水面。求:
(1)木块在水中上浮过程中(没有露出水面),受到的浮力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2)木块浮漂时排开水的体积; (3)木块浮漂时受到的浮力;
7
3
3
34.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右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10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求:
(1)这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 克,其中含溶质硫酸
克。
(2)他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毫升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解题过程)(保留到0.1%)
浓硫酸(H2SO4) 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相对分子质量 1.84克/厘米 98 3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8
参考答案 卷一
一、选择题
1-5 BADCB 6-10 CACDC 11-15 CCBAD 16-20 BCACB 二、填空题
21、(1)大气压(2)少 22、降低 平流层 23、A B 24、变小 变小 25、(1)升高 (2) 均一性
26、(1) 等于 (2)160 27、带火星的木条 大于
28、(1)大于 (2) ①饮酒驾车 ② C 29、(1)50 (2)乙 (3)胰岛素 三、实验探究题
30、(1)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C、刻度线的长度 V/L D、FL/V (2) 未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31、(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D、 E (3)10 (4) 2.4 32. (1) ④②①⑤③ (2)10 偏小 ③ 四、分析计算题
33. (1)不变 (2分) (2)V-63-53 排=4/5×100×10米=8×10米(2分) (3)F3
3
-5
3
浮=ρ水gV排=1.0×10千克/米×10牛/千克×8×10米=0.8牛 (3分)34. (1)184 (2分) 180.32 (2分)
(2)m3
3
水=ρ水V水=1.0克/厘米×500厘米=500克
m稀 = m浓 + m水 =184克 + 500克= 684克
A%= m质/ m稀 =180.32克/684克 ≈ 26.4% (3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