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的亮点凸显了对学生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界定: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该理念的核心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品质。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现实中,往往是教师努力地教,学生也努力地学,但是一个班的优生却往往只有极少的那么几个,并且常常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可是,却有一个规律,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下,也无论是哪一个教学阶段,还是在哪一个教师的教育下,优生总是优生,为什么呢?一个有心计的教师不难发现,优生们除了能够刻苦学习以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都具备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也许我们会想:如果我们班都是优生,那么我教学起来不就轻松愉快了!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呢?让他们都具备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我们不就如愿以偿了吗?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1.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好的重要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要通过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学习目的明确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去学、去练。“一定要学好它”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他们的脑海中。
2.持久不衰学习兴趣的培养。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心理上处于兴奋状态,形成兴趣氛围,进而形成使“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而创设
1
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真正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必须要遵循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来进行。对学生而言,有的学科知识不免是抽象的、理性的。再加上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对课堂教学不免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教师组织起教学来,自然难度就大。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多为学生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把知识变成问题,把过程变成探究,把练习变成合作,把检测变成竞赛,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这样,课堂就变成了生动的课堂、互动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创新的课堂,更是有效地课堂。
3.掌握学习方法的培养。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直面于问题,能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联系实际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表象与特征之一。 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才有学习的方向,有了问题才有学习的力量。既通过问题驱动法,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自觉地学习。“思维起源于问题”,要让一个个原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的“小脑袋”越学问题越多,新颖的想法也越多,使学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翔于湛蓝的天空。 要让学生直面于问题,能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冲动之后,就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找答案,这是学会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还要学会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等办法。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
2
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提问难度要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内化。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
现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基本知识和本领,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乐趣和主动学习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言语去鼓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改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留出充裕的时间,还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深入探究、畅所欲言、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的灵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