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复习课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 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一般认为,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包括物流、研发、信息、中介、金融保险以及贸易相关服务等。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尚处于进一步探讨和加快发展阶段,对其范围

和体系界定尚未有统一定论,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大致

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含咨询、代理、广告、培训、劳务中介以及部分要素市场)。 “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行业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0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588亿元,同比增长36.3%,比2009年提高10.7个百分点,其中软件产品收入为4930亿元,同比增长35.3%。

服务收入增长带动软件业务调整,特别是与网络相关的信息服务发展迅速。2010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分别为1200亿元和17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8%和35.7%,两者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21.8%;共完成软件出口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6.5%,其中外包服务出口53.5亿美元,同比增长47.7%。

与此同时,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通信服务企业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有效提升了企业服务用户、快速应对市场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全国近600个已建和在建的物流园区都部署了物流信息平台,经常使用平台服务的物流企业比例达到48%以上。

(二)趋势

首先,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可以解释这一点。其次,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出现改变,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的发展态势。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提供了条件,这种服务方式也越来越凸显出其优越性,使得企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另外,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就可以通过外包形式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通过相关的专业外包公司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这必然是对企业发展双赢模式的有益探索。再者,工业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近几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逐步打造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条产业链条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为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发展广东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新机遇

(一)全国

1.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相互需求 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有利于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加快两化融合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而且能够促进中小企业拓展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游动漫、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有利于扩大就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政策环境和服务平台日臻完善

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质量,工信部坚持多管齐下。在积极推动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编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同时,工信部还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作,通过建立部、省、市联合共建机制,在北京、上海、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展了软件名城创建工作,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为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重点支持了20个软件产业聚集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形成由国家平台、地方子平台和专业性辅助平台组成,集共性技术支撑、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此外,工信部还利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游戏动漫开发技术、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研发与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物流信息化及电子商务领域,工信部一方面推动大型制造企业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升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同时推动大型工业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 3.中小企业逐步融入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力军。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工信部共牵头和推动制定了19个配套文件,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条件。

例如,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中央安排补助资金,对包括技术支持、创业基地、质量检测、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物流配送等377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给予了支持。

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上,工信部通过税收减免、资本金注入、担保费用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到2010年底,全国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5500多家,共筹集担保资金3300多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还采取服务业务补助或奖励方式,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管理咨询、信用评价、创业辅导等服务。以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为例,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对30万小企业经营者进行了政策法规以及工商管理知识等培训。

4.政府促进全方位投入

针对一系列发展瓶颈制约,工信部在“十二五”期间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发展。

一是通过试点示范,加强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业务。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领域先行先试,鼓励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环节,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企业。

二是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环境。加快研究制定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网上工商注册、网上交易税收征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虚拟货币、电子合同、在线产品信息发布等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信息规范,逐步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管理与监测体系,防范电子商务市场风险。

三是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环境。加大生产性服务业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快落实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享受信贷、担保、集合发债等优惠政策;对符合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给予外汇资金优惠利率和进口信贷等方面的支持。

四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以服务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推动建立人才信息平台以及人才培养机构与服务业企业的供需对接机制;鼓励国内外相关中介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服务业人才培训模式。 (二)广东

1.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呈现出国际转移的趋势。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实际吸收外资5913 亿美元,引资额大幅上升,外商投资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大。从具体行业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我国服务业中的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电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此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条例,在金融保险、法律服务、和商业服务等方面批准设立了一批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推动了国际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而广东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方面更具有自己明显的优势:首先,广东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较早形成的对外开放模式,会使其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过程中占尽天时和地利。其次,是毗邻港澳的优势,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的港澳地区在服务业转移过程中,其作用力最强的地方必然是与之相邻的广东珠三角地区。再次,珠江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强大的制造业基地,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最旺盛,是外部服务业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

2.可依托制造业优势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的重要部分与制造业之间是一种不断加强的双向互动关系,这主要表现为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物投入以及制造业部门的功能日趋服务化。广东的制造业基础一直比较雄厚,从规模上看,2005年广东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718.57亿元,按照全球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每一元制造业增加值就需要一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这就意味着广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在10719亿元以上。因此,广东较强的制造业实力不仅是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强有利支撑,而且也将为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极大的市场容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广东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另外,广东部分制造业企业已开始顺应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

将自己的服务业务外包,这些制造业企业将产品的研发、设计等业务外置,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 推动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新挑战

1.各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这种不均衡性越来越突出。 2.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生产性服务业较为落后

---------------------------------------------------------------------------------------------------------------------

1、从需求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央企以及国企的服务需求开始逐步释放,但是私企大型企业服务外包意识不强,许多服务需求还是通过内设部门或下属子公司提供。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尽管已经达到25家,但主要从事政府公关、媒体策划等业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运营、资本操作业务,呈现明显的“空心化”现象,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不足。民营企业发展乏力,缺少具备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政府采购的范围主要局限于硬件设施、咨询、软件设计等许多国际上通行的政府服务外包业务,基本都是通过事业单位或下属机构完成。垄断行业服务外包意识缺乏。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珠三角的生产性服务业还难以对粤东西北部产生较强的辐射能力。

2、从供给角度看,规模和质量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行业,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供给不足。由于新兴行业市场成长快,服务标准不一,缺乏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大型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客户高标准的服务需求。尤其是在中国服务业逐步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际知名服务业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使得竞争中的内资企业处于明显劣势。

3、从市场竞争来看,市场秩序混乱,竞争无序。由于新兴行业不断出现,服务标准不明确,行业自律能力不足,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手段。比如在工业设计服务中,对同一个产品的报价从五千元到十五万元不等,差价高达30倍。有些服务业企业依托政府部门而生存,非经济竞争因素严重。在物流行业中,存在许多打“游击战”的黑车、套牌车,业务报价十分低廉,提供的服务也难以有安全保障。

4、从发展的外部环境看,企业商务和生活居住环境有薄弱环节。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要求贷款需要固定资产抵押,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特点是没有太多可供抵押的资产,社会又缺乏一套可供使用的信用体系,导致企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约束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北京的交通状况、空气质量状况以及国际化程度存在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商务成本,许多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外籍高级人才不愿意在京工作。此外,地区间存在不平等竞争导致在京生产性服务企业处于相对劣势。

5、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如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对技术创新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目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复杂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为缺乏对研发自主核心技术资金投入和具备创新精神的研发、技术人员等高级人才,从而限制了科技研究与开发。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企

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诱发低水平的重复性投资和因此造成的产业内的恶性竞争。

三、 推动广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新思路

1.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度——实现互动发展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这使得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度成为我国迫切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制造业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化优势来提高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制造业的深入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顺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度日益提高的趋势,促进专业化分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加强制造企业内部业务整合的自主性,引导制造业企业通过过程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等方式,将市场拓展、技术研发和品牌运作等方面有计划、分层次作为发展重点。其次,制造企业将非核心的服务环节剥离出来为专业化运作服务。而生产性服务企业则通过资源整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满足生产企业的服务需求。总之,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度,对实现二者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加速向制造业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领域,中期的管理、融资领域以及后期的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的渗透,不断趋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而且生产性服务业也只能在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在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和企业生产向多元化和单一化两个方向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融合发展将成为产业深化的必然选择。协同与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产业融合,制造与服务功能相互叠加,将使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性功能和收入占据主导地位,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服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二是产业链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与融合发展,研发、采购、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占产业链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区域内产业融合的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将通过特定空间上的集群式发展来实现协同发展与融合发展的要求。

2. 生产层级化、集聚化发展

从国际层面上分析,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大城市的中心区都已由过去的“工业中心”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在全球范围,生产性服务业在世界城市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如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大都市;在区域范围,生产性服务业在大都市地区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其集聚化程度要明显高于规模较小的城市。而在世界的大都市地区内部,尤其在大都市的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一系列的群落,生产性服务业有在大都市核心区不断增长和集中发展并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在城市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又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或中央商务区(BD)内(如伦敦金融街),或者是受区位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交通条件、大学研究机构),高度集聚于城市的某一个或若干个点上,或者集聚于某一条或几条带状区域内,如硅谷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以及我国的北京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北京金融街金融业集群、上海陆家嘴金融业集群等。由此在集聚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层级化特征的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分布态势,即在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的控制上体现为全球城市—国家城市—地区城市—中小城市发展程度和空间水平等级差异明显的格局。

生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复习课程

一、生产性服务业概述“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Services)概念。一般认为,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p73b1g0t83ibqw7s1xb7s7tu43p3900tt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