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固溶度分为有限固溶体(不连续固溶体,无限固溶体(连续固溶体 形成置换固溶体的条件(4条 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条件
为什么间隙固溶体不能是连续固溶体(149页最下面 会写方程式
理论密度计算,化学式的确定
3.6 非化学计量化学物(要仔细看课本,理解
四种类型不再赘述,关键是要导出方程式,得出空位浓度,电子浓度与氧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并说明其与密度,导电性的关系。另外注意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
第四章非晶态结构与性质 4.2 熔体的性质 1、粘度:概念,物理意义
影响因素:对于硅酸盐晶体而言,熔体中聚合阴离子团越大粘度越大,反之亦然。因此影响粘度的因素就是影响聚合阴离子团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添加剂。
温度对粘度的影响:由于温度升高,聚合阴离子团将解聚为较小的阴离子团,因此温度升高主要使粘度变小
添加剂对粘度的影响:通常碱金属氧化物的加入使粘度变小(需要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详细说明
二价金属氧化物有两重性,但主要使粘度降低。(需要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详细说明高价金属氧化物使粘度增大(需要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详细说明
硼反常现象(重点:由于硼离子配位数变化引起性能曲线上出现转折的现象。当三氧化二鹏含量较少时使粘度增加,当三氧化二鹏含量较多时使粘度下降(需要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详细说明
2、表面张力:概念,物理意义,表面能
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升高,质点热运动增加,体积膨胀,相互作用松弛,表面张力降低。
添加物:首先需要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详细说明硅酸盐溶体的表面张力随硅氧比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及原因(178页第三段,再说明各种氧化物加入对
表面张力的影响 4.3 玻璃的形成
热力学条件:玻璃太与晶态的△G相差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动力学条件:成核—生长速度相差越大,越容易形成玻璃
结晶化学条件:复合阴离子团越大越容易形成玻璃,排列越不规则越复杂越容易形成玻璃形成体中间体改变体
具有离子键或金属键向共价键过度的混合键型则容易形成玻璃 第五章表面结构与性质 5.1 固体表面及其结构
产生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材料表面质点排列不同于材料内部,材料表面处于高能量状态。弛豫:概念,画图说明,举例(NaCl单晶
重构:概念,画图说明,举例(硅111面劈裂后的表面
固体的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概念,与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区别(5.1.1.4
表面力场
固体表面结构:晶体表面结构(双电层得形成过程212页第三段及图5.6 5.3 润湿与黏附
1、润湿:是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置换另一种流体的过程 分类:沾湿,浸湿,铺展
三种行为自发进行的热力学条件:公式5.36 5.37 5.38 5.39 5.40 2、接触角与YOUNG方程 YOUNG方程的推导,公式5.43
三种行为的接触角判据:将方程带入公式5.36 5.37 5.38 5.39 5.40得出公式5.45 5.46 5.47
3、表面粗糙度的影响:226页最下面一段的结论 4、黏附及其化学条件 黏附的概念
良好的黏附的表面化学条件:230页四条,另外231页三条 第六章相图(必考
三元系统相图(每年必考一个大题
规则:298页等含量规则,等比例规则,背向线规则
301页重心规则 306页小二的杠杆规则
306页倒数二段一致熔融化合物的判断
307页第三段温度下降方向的判断,最下面结晶结束点的判断 308页第一段划分副三角形规则,倒数第二段不一致熔融化合物的判断 309页界限性质的判断及方程,最下面无变量点性质的判断 310页第一段和第二段仔细看
311页熔体2和熔体3的结晶过程仔细看,涉及到折线和穿相区两种情况 312页规律三条
314 315页过度点以及化合物稳定性的判断 316页多晶转变点 多做题,熟能生巧 第七章扩散 7.1 菲克定律(重点
第一定律的推导(会画模型,微观表达式 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 第二定律的推导
376页第一第二定律的内在联系(最后一句话 7.5 多元系统的扩散
克肯达耳效应7.5.2(重点 7.6 影响扩散的因素
外在因素:温度杂质气氛固溶体类型
内在因素:扩散物质性质的影响,扩散介质结构的影响,位错晶界表面的影响 第八章相变 8.1 相变概述 1、相变分类
按照热力学分类:按照化学位偏导数的连续性分为一级相变,二级相变 一级:两相化学位相等,但化学位一阶偏导数不相等,反应在宏观性质上,热焓突变,热效应较大,体积膨胀或收缩
二级:两相化学位相等,化学位一阶偏导数相等,但化学位二阶偏导数不相等。表现在宏观性质上,热容,压缩系数和体膨胀系数发生变化,而体积及热效应没有实变。
按照相变机理=分为成核生长相变,连续性相变,有序无序相变和马氏体相变 2、相变的条件(重点
温度条件:推导,结论(418页倒数第二段 压力浓度条件
综上所述:相变要自发进行,系统必须过冷(过热或者过饱和 8.2 成核生长相变 包括成核和生长两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