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练五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1.(2017河南南阳一中四模,4)双氯芬酸是一种全球性环境污染物。研究发现,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 B.双氯芬酸能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 C.双氯芬酸污染会使浮游绿藻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 D.双氯芬酸不会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产生影响
2.(2017江西第四次联考,4)下表是某哺乳动物CO2产生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测量值,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环境温度/℃ CO2产生量相对值 10 9.8 20 6.9 30 5.5 40 6.2 A.产生的CO2中的O元素部分来自于细胞中参加反应的H2O B.CO2大部分产生于线粒体,少部分产生于细胞质基质
C.不同温度条件下,CO2产生量相对值不同,相关酶的活性基本相同
D.从40 ℃移至10 ℃环境时,该动物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3.(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适应性考试,4)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S1、S2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 B.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CO2浓度未达到饱和
C.S2的光饱和点提髙,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未达到饱和 D.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CO2浓度不足
4.(2017安徽淮南二模,2)下图为不同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相对值(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Ⅰ在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不释放氧气
B.突然遮光处理,植物Ⅱ叶肉细胞中C3生成量减少 C.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植物Ⅱ的光饱和点 D.最适宜在树林下套种的是植物Ⅲ
5.(2017辽宁锦州二模,1)绿叶海蜗牛能从自己吞食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这些叶绿体被储存在它的内脏细胞内,使它的身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绿色。一旦一个成年个体体内的叶绿体数量达到饱和,它可以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内不用进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叶海蜗牛可获得吞食的藻类中的部分能量
B.绿叶海蜗牛从自己吞食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藻类是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绿叶海蜗牛内脏细胞有中心体 D.不用进食是依赖于绿叶海蜗牛内脏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1 / 4
6.(2017河南南阳一中四模,4)为了研究两个小麦新品种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和CO2初始浓度必须一致
B.可用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绿体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 C.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D.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
7.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
-1
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光照强度/klx 白瓶溶氧量/(mg·L) 黑瓶溶氧量/(mg·L) -1-10(黑暗) 3 3 a 10 3 b 16 3 c 24 3 d 30 3 e 30 3 A.若只考虑光照强度,该深度湖水中所有生物在晚上8 h内呼吸消耗O2的量为7/3 mg B.光照强度为a klx时,该水层生物产氧量与生物耗氧量可维持动态平衡
-1
C.当该水层中的溶氧量达到30 mg·L时,光照强度将不再成为限制溶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D.若将e klx光照下的白瓶置于b klx光照下,瓶中光合生物细胞的C3含量会增加,C5含量会减少
8.以英国贝丁顿“零消耗”社区为原型建造的“世博零碳馆”,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 C.生物进行需氧呼吸时,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比值为11 D.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需氧呼吸的产物
2 / 4
【答案与解析】
1.D 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需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因此应在黑暗条件下测定,A正确;浮游绿藻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依次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的,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由题意“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可知:双氯芬酸能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使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也会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产生影响,B、C正确,D错误。
2.B 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来自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反应物是丙酮酸和H2O,而丙酮酸是由葡萄糖分解产生,所以CO2中的O来自于反应物葡萄糖和水,A正确;哺乳动物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哺乳动物的细胞质基质中不能产生CO2,B错误;由于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外界温度改变,但体温不变,因此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正确;从40 ℃移至10 ℃环境时,该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D正确。
3.B 增大CO2浓度后,暗反应速率提高,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因此光的饱和点升高。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说明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而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说明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未达到饱和。故B错误,A、C、D正确。
4.B 植物Ⅰ在光补偿点时,整株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其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向细胞外释放氧气,A错误;突然遮光处理,植物Ⅱ叶肉细胞中ATP和[H]提供减少,还原C3生成C5减少,随后CO2与C5结合生成C3的量也减少,B正确;本实验数据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升高温度不利于光合作用,故光饱和点应下降,C错误;树林下光照强度较低,植物Ⅱ光补偿点低,利用较低光照强度就可正常生长,D错误。
5.C 绿叶海蜗牛可获得吞噬的藻类中的部分能量,A正确;绿叶海蜗牛从自己吞食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依靠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藻类是低等植物,低等植物也可以含有中心体,C错误;绿叶海蜗牛能从自己吞食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它可以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内不用进食,D正确。
6.B 该实验过程中的光照强度和CO2初始浓度均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一致,A正确;可用单位时间内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B错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C正确;题图显示,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都是25 ℃左右,没有显著差异,D正确。
-1
7.A 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 mg·L的原因是:黑瓶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但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24 h呼吸消耗的O2量
-1
为:原初溶解氧-24小时后氧含量,即10-3=7(mg·L),该深度湖水中所有生物在晚上
-1
8 h内呼吸消耗O2的量为7/3 mg·L乘以体积,A错误;光照强度为a klx时,白瓶中溶氧量不变,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刚好用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故光照强度为a klx时,该水层生物产氧量与生物耗氧量可维持动态平衡,B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该
-1
水层中的溶氧量达到30 mg·L时,白瓶中含氧量不再增加,所以此时光照强度将不再成为限制溶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C正确;若将eklx光照下的白瓶置于b klx光照下,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二氧化碳的固定继续进行,所以瓶中光合生物细胞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会减少,D正确。
8.C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的CO2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A正确;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碳转移到C3化合物中,再转移到有机物中,然后通过
3 / 4
呼吸作用转移到丙酮酸中,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转移到二氧化碳中,所以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B正确;如果进行有氧呼吸氧化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比值为1:1,但是如果氧化的是脂肪,则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比值不是1:1,C错误;人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有氧呼吸产生的,D正确。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