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校本课程刘三姐文化开发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 ——以宜州区刘三姐文化为例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方面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虽然在80年代有部分地区已经实施地方课程开发,但是要到了90年代末期校本课程的开发才再全国普及,所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本文立足了宜州区刘三姐文化的传承与开发,以宜州区当地刘三姐特有资源为核心,充分结合学生与当地社会的实际需求,让刘三姐文化更加深入到学生之中,使学生了解到刘三姐文化的魅力。并通过该课程为当地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 历史教学 刘三姐文化

引言

中国大陆过去所实施的是“一纲一本 ”、高度集中的“国家本位”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自教育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之后,地方获得了部分的教育管理权限。80 年代后期开始在部分地区(如上海、广州、浙江等地)实施地方课程开发。1999 年元月,教育部颁布《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0 年春开始正式启动素质教育工程的核心工程“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方面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于是引起了部分学者政策制定者及校长和教师的关注。1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80年代有部分地区已经实施地方课程开发,但是要到了90年代末期校本课程的开发才再全国普及,所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在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研究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崔允漷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课程设置的方式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吴刚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既是“校本课程开发”又可以是“校本的课程开发”,前者是指在指定范围内实行的课程开发,而后者是指学校课程里实施的课程全部都是或者部分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张嘉育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结果,它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或者解决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出学校成员所进行的课程开发的过程和结果”;徐玉珍则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内部发展的,以国家及地方的课程纲要为指导,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性质、条件和资源,由学校成员共同进行的为满足本校学生需求的一切形式课外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选过程。”2以上都是现在对校本课程概念的部分观点。校本课程开发在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是仍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村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程度不足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种类有待加强等。

一、刘三姐文化研究现状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1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比较教育研究》 2001 年第 8 期

2

曹秀娟:《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新余一中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为例》,硕士论文

1992年覃桂清所写的《刘三姐纵横》一书,是80年代后一部系统阐析刘三姐文化基本、内容、形式和其发展流变规律的著述,该书在考据刘三姐的行藏时注重对刘三姐文化各要素作纵向的历时分析,具体操作则沿用了以往研究民间文学时惯用的传统文艺学、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之理论、方法。90年代之前的刘三姐文化研究,是比较纯粹的学术研究,其归指是发掘、分析、概括刘三姐文化 发生发展的时空规律和特点。如果说90年代的刘三姐文化研究还是比较忠实地继承了这种传统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的刘三姐文化研究,则打破了这种纯学术的研究局限而开始走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路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近20年里,刘三姐文化研究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新的研究思路、理论和方法的引入,极大拓展了刘三姐文化研究的领域和深度。宜州区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刘三姐文化的发源地。宜州区拥有众多刘三姐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有待开发。所以开设以刘三姐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是对刘三姐文化的再运用,让刘三姐文化更加深入到学生之中,使学生了解到刘三姐文化的魅力。

二、《宜州刘三姐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共同实现教学目的的活动。所以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也

是教授《宜州刘三姐文化》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将选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参观法:组织学生到刘三姐故居进行考察,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刘三姐的文化氛围。

2、情境导入法:通过观看电影《刘三姐》的片段,进行场景导入拉进学生与刘三姐的距离,营造浓厚的刘三姐文化的课堂氛围。

3、史料分析法:给学生提供关于刘三姐的史料记载,由学生来判读自己心目中的刘三姐是怎样的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4、讲授法:老师通过对刘三姐文化的了解,给学生系统的讲授刘三姐文化,梳理其中的脉络,加深学生对刘三姐文化的理解。

5、讨论法: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对本课提出相应的疑惑,老师给予解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解答,形成知识的碰撞。

6、合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情境模拟,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并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探讨,形成自己的理解。

三、宜州刘三姐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课程名称:《宜州刘三姐文化》 课程类别:高中历史学科选修课

开设学校:×××× 任课教师:×××

开课对象:高一、高二的学生 课程时间:第十六周10个课时

1、课程性质:《宜州刘三姐文化》是宜州区文化与当地学生兴趣相辅相成的校本课程。这门课程以宜州区刘三姐文化为题材,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的选修课程。 2、课程目标:

(1)通过对刘三姐文化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刘三姐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们形成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宜州刘三姐文化形成认识,也能引导学生们自我历史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3)通过问题探究与情景剧的模拟,让学生们形成合作思维,在不断的探讨中感受到团体合作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课程设计:

将宜州刘三姐文化分为8个主题,让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宜州区刘三姐故居,以及学生们进行《刘三姐》电影的观看,然后老师进行讲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并通过情景剧模拟让学生们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们能提出自己的理解,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汇报。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提

校本课程刘三姐文化开发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以宜州区刘三姐文化为例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方面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虽然在80年代有部分地区已经实施地方课程开发,但是要到了90年代末期校本课程的开发才再全国普及,所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本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p0oz0ipyf62h6002tw881m9s40mcz00jx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