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材分析】
本框题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本节课是本书的开头,引导学生对哲学产生兴趣和认识到学习哲学是有用的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一要注意克服学理化,教条化的倾向,二要克服庸俗化的倾向。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把握住生活中的哲学之一主线,首先从比尔·盖茨的财富观入手,引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接着运用生活中的故事、典故、事例等,采用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争鸣和探讨,既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离不开哲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从而较好实现了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教学难点】 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假如你有580亿美元,并将退休,你打算怎么安排这笔钱? 生1:旅游,尽情享受生活。 生2:留给子女。
生3:捐给社会一部分,自己消费一部分,再留给子女一部分。 ……
师:同学们敢于谈出自己的想法,都体现了消费的计划性,很好!确实,个人消费是个人的私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消费观和财富观。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比尔·盖茨的选择:微软创办人盖茨退休,不再做微软执行主席,只出任非执行主席,接受采访时盖茨表示,他将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他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生:(感叹)
师:同学们,你如何看待盖茨的行为呢?
生:(略)
师:同学们,比尔·盖茨的选择再次告诉我们:人的生活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需要哲学知识。那么什么是哲学,它来自何方?走进哲学,能否让我们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呢?这几个问题就是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我们来了解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多媒体展示小故事:
1、期中考试结束后,甲同学物理考了85分,乙同学考了73分,结果,物理老师却在班上表扬了乙同学,批评了甲同学。甲同学心悦诚服,全班同学也都理解其中的原因。你猜猜看,老师为什么表扬考了低分的乙同学却批评考了高分的甲同学?
甲同学原本物理成绩很好,这次虽然考了85分但属于下滑趋势;乙同学虽然这次考了73分,但与其以往的成绩相比,却是有了进步与提高,故而乙同学受到表扬而甲同学受到批评。
你能说出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看问题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要把事物放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来看待和把握,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事物。
生2:看问题要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既看到事物的现在,又要看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能僵化地看待任何事物。
生3:老师的讲评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到了不同同学(矛盾)的特殊性,而没有简单地搞“一刀切”。
……
学生活动一:同学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