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还有个别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多次出现小状况,如尿裤子、玩水打湿衣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等,如果教师不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自己胡乱揣摩,很可能会因家长的误会导致教师所做的成绩被这一点点小问题所淹没;教师自己在工作中有过失导致幼儿受伤害,是要主动承担责任的;如教师没有过失,也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分析,帮助孩子或家长解决问题。 六、保教工作流程 七、家访工作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教师对家访这一形式的独特性认识不够。家访在家园联系学校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不能替代的,只要有教育存在,家访就一定存在,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走进家庭家访是最本质最有效了解幼儿适时调整教育的办法。
其次是操作不科学:怎样家访?是否行色匆匆?访什么?怎么访?没有目标、没有内容、没有质量无科学性的家访影响效果。 家访的过程
教师的家访,是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一种幼儿园活动。它与其它的交流方式比较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 1 、教师走进孩子的家庭; 2 、教师、家长、幼儿面对面的口头交谈; 3 、是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进行的。
由于家访的这些特点,在以往家访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家访内容以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和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生活为主;交流方式以偏重教师说,家长听;重视与家长的交谈,忽视幼儿的存在;告状式的家访较多。如何使家访工作更好的密切家园联系,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我们对这次家访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 制定周密的计划
一是我园确定了家访的形式。领会了家访精神后,我们开了班务会,讨论了家访的形式,最后确定,三个人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一起去家访。
二是我园设定了家访的路线。我们向每个幼儿家长统计了详细的家庭住址,并根据居住区域确定家访路线,有效的利用了时间。
三是全体教师全面了解家长的需求及幼儿在园情况。一方面,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的向家长反馈,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了解家长的特点,使家访内容满足家长的要求。
四是我园教师明确每个幼儿在家访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把每个孩子的情况做了简单的沟通,确定出这次家访每个孩子重点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家庭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指导家长认真填写。
有针对性的实施家访
首先,提前预约。家长在周末一般都有安排,提前预约家访时间,一是让家长安排好其他事务,二是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6
其次,创设家访的良好氛围。教师在家访时首先是教师角色,同时又要把自己看成家长的朋友,做到态度谦逊,举止文明,语言朴实诚恳。谈话时,避免单刀直入,可先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与家长产生共鸣,取得家长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主题,向家长了解、介绍幼儿的情况。
再其次,做好“导演”,注重教师、家长、孩子之间的互动。家访时要做到教师、家长、孩子 “ 三方会谈 ” ,避免自己又“导”又“演”,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为了使家访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教师把传统的说教降到最低限度,对某些问题不宜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要轻易否定家长的某些做法、想法,而是讲一些其他家庭的家教实例,让家长自己去分析辨别,再共同讨论这些方法的优劣,避免家长被动接受,鼓励、支持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平等的交谈过程中受到启迪,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教师在与家长的谈话过程中,不能忽视孩子的存在,可以让孩子坐在老师身边,对孩子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也参与老师和家长的谈话,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对孩子的一些表现积极肯定,让孩子感到老师的亲切。 做好家访记录。教师在每次家访后,我们都及时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幼儿在园内的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重新对幼儿分析评估,制定适宜的教育措施。
家访的收获:通过家访工作,我们获得了一些实践效果,也探索出了一些实践做法: 八、怎样提高幼儿出勤率
每年的春季,由于气温频繁变化,也是各种病菌滋生的时节,导致许多孩子生病,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出勤率,影响了班级的正常工作程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重视工作细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幼儿出勤率稳。具体做法是:
1、保证正常高质量的教育幼儿园教学,多开展形式多样有益的幼儿园活动,特别是户外游戏幼儿园活动,抓住幼儿爱玩的特性,吸引幼儿乐于上幼儿园。
2、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季节的不同,对园内幼儿幼儿园活动和生活场所、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坚持开窗通风,每日为幼儿提供清洁安全的生活空间。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和防流感期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感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建立缺勤监测、报告与幼儿园管理制度,对缺席幼儿进行家访,了解缺席原因,对患感冒、发热的幼儿作好观察隔离工作,及时为生病的幼儿服药,细心观察病情,以便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并主动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们觉得班级的工作是严格正规的,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会很有序和安全。对于请假、生病不能及时返校的幼儿给与问候,使其和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3、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体弱和动手能力差的幼儿,适时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吃好、睡好、玩好,感受到班集体象我家,老师象妈妈温馨之情,保证幼儿每天足够的幼儿园活动量和饮水量,从而保证良好的体质,让家长放心。
4、注重与家长的随机交流,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以便及时得到家长的反馈,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工作。
5、鼓励幼儿坚持入园,争当小勇士。
6、班级保教人员注重总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清洁安全温馨的环境,幼儿身体和能力得到健康发展,班级幼儿很少有无故缺勤的,并且能做到有事请假。
幼儿常见疾病及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7
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差,婴幼儿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发生传染病。婴幼儿在拖幼园所生活,朝夕相处,接触频繁,一旦发生传染病,就很容易流行。
一、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基本特征如下: 1. 有病原体
病原体是指周围环境中能使人感染疾病的微生物。每种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等等。
2. 有传染性
病原体经过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使之感染发病,如感冒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感冒病毒,可使周围易感者受传染而患病。
3. 有流行性、季节性
传染病可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在局部地区人群中大量出现,甚至在许多地区大面积发生,称为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性是指传染病易在某个季节发生、流行。如消化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消化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
4. 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有了抵抗能力,产生不感受性。有些传染病痊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如麻疹;而有的如感冒,则免疫时间很短。
(二)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发病以至恢复,一般经过4个阶段: 1. 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数小时(如感冒)、有的数日(如麻疹)、有的数月(如狂犬病)、有的可达数年(如麻风);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较恒定。
2. 前驱期
病原体在人体内不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法理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有的发病急骤,可不出现前驱期。前驱期病人已具有传染性。
3. 症状明显期
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
8
等典型特征。
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
许多传染病发病时可出现皮疹。皮疹可分为丘疹、斑疹及疱疹等类型。可根据病人出诊的顺序、部位及疹子特点,作为诊断不同传染病的依据。
4. 恢复期
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1. 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一般可分为3种: ⑴ 病人。指感染了病原体,并表现出一定症状的患者。病人是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在其发病过程中,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⑵ 病原携带者。包括健康携带者、病后携带着及潜伏期携带者。⑶ 受感染的动物。如狂犬传播狂犬病。
2. 传播途径
病原体子传染源排出,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主要有6种传播方式: 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随着病人或携带者说话、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是他人受感染。如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飞沫传播。
饮食传播。病原体污染了事物或饮水,经口进入人体,造成新的传染。如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多由饮食传播。
虫媒传播。病原体由昆虫作为媒介(如蚊、虱、蚤等)进入易感者体内造成感染。如蚊虫传播乙型脑炎。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又称间接性传播,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了日常用品,如毛巾、衣被、食具等,被易感者接触后造成新的感染。如公用毛巾、脸盆可传播沙眼;餐具可传播结核病、肝炎。
医源性传播。由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及预防疾病或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如注射针头消毒不严格可造成乙肝传播。
垂直传播。由传染源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者,比如母婴之间,经胎盘、分娩损伤、哺乳等途径由母亲传染给婴儿,如乙型肝炎等。
3. 易感者
支队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容易受感染的人。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有计划的预防接踵,可降低人群中感染传染病的易感率。 9
二、传染病的预防 (一)幼儿园管理传染源
幼儿园管理传染源,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1.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幼儿园应完善并坚持执行健康检查制度。诸如:新生入园前体检,工作人员进园前体检,体检合格者才可接收,凡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及接触者暂不接收;传染病流行期间不接受新生、新工作人员;幼儿及全体工作人员都需要定期体检;做好对幼儿的晨检检查和全日健康观察工作,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检查更应全面细致。晨间检查主要是摸摸幼儿的额头,颈部(颌下),看看有无发热及淋巴结肿大;看看幼儿的皮肤、咽喉及精神状态、睡眠及大小便等。
2 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的人,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应设隔离室。 (二)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幼儿园管理好幼儿的伙食、注意炊事用具、餐具的消毒等。
当传染病发生后,应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做好消毒工作。 (三)保护易感者
1. 增强儿童体质,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组织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幼儿园活动;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2. 预防接种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供参考) 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
2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次)
3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次)、百白破三联疫苗(第一针) 4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次)、百白破三联疫苗(第二针) 5个月:百白破三联疫苗(第三针) 8个月:麻疹疫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