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
作者:李建仁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08期
摘 要: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具有分布广、周期长和危害严重等特性,严重威胁我国大豆的安全生产。该文分析了大豆食心虫的环境适应性、安全越冬机制以及对土壤温湿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食心虫的发生进行了预测预报,并结合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危害;防治措施;环境适应性;预测预报;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8-0073-03
大豆食心虫隶属于昆虫纲鳞翅目小卷蛾科大豆食心虫属,是我国大豆生产中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3省、西北5省、华北平原和苏浙等地区。大豆食心虫以为害大豆为主,以幼虫进入豆荚蛀蚀豆粒,3龄后取食呈沟道状,甚至缺壳。在我国,普通年份大豆食心虫虫食率为10%~30%,造成损失4%~10%,严重年份达到50%以上,较大的种群数量造成大豆经济损失严重。合理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虫食率,一般能够降低10%~20%,减少10%左右的损失,大豆等级能够相应提高1~2级[1]。大豆食心虫对大豆的危害程度受不同品种、土壤温湿度和气候条件、天敌等影响。一般来说,大豆荚毛长而密、荚毛直立的品种着卵多;早熟、晚熟大豆品种危害轻;对于土壤,轮作和冬前深翻有利于降低大豆食心虫的为害。大豆食心虫不仅影响优质大豆的生产,更影响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和收益。因此,预防大豆食心虫为害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大豆食心虫形态
大豆食心虫幼虫共分4龄,初产时为淡黄色虫体,待入荚脱皮后变为乳白色,老熟后呈红色,略呈圆筒型,雄虫的老熟幼虫在第5节上是否形成1对紫杠色小斑点,是判定大豆食心虫幼虫性别的主要依据。大豆食心虫成虫呈红褐色,体长5~6mm,成虫触角感器共7种,分别为刺型、腔锥型、毛型、鳞型、栓锥形和耳型触角感器及Bohm氏鬃毛感器。大豆食心虫雌体和雄体有颜色差异,一般雄蛾颜色较浅,雌蛾叶色较深。食心虫有性二型现象,成虫雌雄体之间存在种类、数量的差异。以幼虫危害大豆子粒,蛀食豆粒,造成大豆减产和品质下降。 2 大豆食心虫的环境适应性
大豆食心虫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土壤或者晾晒厂附近的土壤内作茧越冬。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大豆食心虫的發生时期并不相同,一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早于南方地区,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食心虫的发生;连作土壤比轮作土壤发生重,且低洼地,易积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



